Page 232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232

学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问题


                  其二,随着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与美国中国革命史等其他研究传统
              的交汇,中共党史研究也出现了“地方史”转向的趋势, 17 例如王才友
              ( 2011 )对江西吉安东固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研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
              点。但是与美国中国革命史研究一样,中共党史研究的这一地方史的
              转向和努力在尽量抛离“平反—正名”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局
              限,即当问题从路线之争和“左倾”、“右倾”转化成了具有地方史意义的
              来自不同系统之干部的利益冲突时,如何进一步从“地方史”进入“社会
              史”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本地干部和外来干部有
              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来理解苏区的土地革命及其失败。相较于此,更为
              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许在于:这些不同的干部群体有着怎样的社会属性?
              有着怎样的精神气质?这些历史的具体担纲者和行动者本身有着怎样
              的传统、气质和惯习?他们与地方社会之间在宗族、血缘、地缘乃至土
              客的意义上是怎样的关系?这些恰恰是目前已经呈现出鲜明“史学化”
              特征的中共党史研究正面临的切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美国
              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还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地方史”取
              向,都急切面对着如何从利益层面的“精英学”转向精神气质层面的“人
              物学”问题。
                  (三)“片段”:口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上文已经说到,口述史研究的学术旨趣在于通过口述资料的搜集
              和分析来理解作为文明的共产主义,其学术目标在于“总体史”的历史
              呈现。但是,这要求研究者本身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以及对于底层叙
              事材料的敏锐嗅觉,否则,口述史研究成果容易以单纯“权力技术”的面
              向呈现在读者面前。
                  除上述限制外,一个更为深切的原因在于,口述资料和口述史实践
              本身是不自足的,单从这两者身上,容易局限于从“运作逻辑”和“权力
              技术”的角度去理解所谓的共产主义文明,单纯依靠底层叙事的表层含
              义进行解读,并不能理解一种现代政党统治传统与政治文明的全貌,而
              一旦缺少了对全貌的总体性理解,我们往往也并不能确定“权力技术”


             17. 陈耀煌( 2010 )用“从中央到地方”来概括近 30 年来西方中国革命史研究的转向趋势。他
              认为,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西方中共党史研究出现了一股后来称为“地方研究”的新趋势,主
              张中国革命是一场因地制宜的地方革命,并且称之为西方中共党史研究的主流。


                                                                    · 2 2 5 ·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