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237

社会· 2013 · 2

              地革命的发生学意义上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土地革命诚然是一场
              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但是土地革命本身的理念、划分阶级的标准等却
              都和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
              研究者就需要在考察乡村社会具体历史行动者(也就是地方精英)的同
              时,进一步去讨论这些政策制定者本身的传统与精神气质,他们究竟如
              何判断中国乡村社会的革命?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他们自身
              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比如留苏或者旅欧)等对其形成关于
              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症结的判断,对于其采取某种土地革命的具体政
              策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在高层精英的层
              面还是在地方精英的层面,我们都要尝试从对于精英的“权力”和“利
              益”取向的单一理解中走出来,而去具体处理精神气质层面的历史担纲
              者的发生学问题。
                  其三,研究者应根据自身的核心问题意识,通过与已有理论范式的
              对话,将土地革命这一研究议题不断推进,从而走出单纯依靠“权力的
              运作逻辑和组织技术”一个面向来理解共产主义革命所带来的局限。
              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去尝试回应斯考切波( 2007 )所提出的
              “把国家带回来”的重要命题,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回到“主义之争”的层
              面去讨论中国革命,而是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实践理解为一场试图
              借助一整套外来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应对当时的各种危机,
              进而改造中国社会的尝试,在这样的前提下重新考察共产主义革命的
              宏观与微观双重历史进程,充分考虑当时苏联意识形态与共产国际的
              现实影响,充分考虑当时军阀割据的复杂历史情形,充分考虑复杂的地
              方社会独特的社会历史情境,特别是要尝试将“利益”的“地方精英学”
              与“权力”的“上层精英学”转化为具体历史担纲者与行动者的“精神气
              质学”,并以此在治理传统与政治文化的社会历史发生学的层面上推进
              对共产主义文明的理解。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陈翰笙 .1984. 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 犕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
              陈翰笙 .1988. 四个时代的我[ 犕 ]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陈翰笙 .2002. 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 犌 ]//陈翰笙集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21-196.

              · 2 3 0 ·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