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224

学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问题


              历史学家的中国中心论而已。因此,口述史意义上的革命史研究的独
              特之处在于,它试图真正去处理中国革命的大众动员面向———建立在
              底层讲述与底层叙事意义上的大众动员。 10
                  (二)个人苦难与制度文明
                  口述史研究虽然试图通过口述资料来重构历史,但其学术旨趣并
              不局限于此。口述史研究围绕土地革命的社会过程,强调利用口述史
              实践的方法,勾连宏观历史背景与微观社会进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
              改革场景中,共产党政权在乡村社会中具体的权力运作逻辑及其历史
              后果。尽管口述史研究所提供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不是绝对客观与真实
              的历史, 11 但它提供了理解中国革命的另一种历史路径———建立在底
              层叙事意义上的对整体共产主义文明及其现实逻辑的历史关照。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将口述史称为“底层史”,因为口述史实践的学
              术关怀并非仅仅在于解读一个村庄或某个地区的微观历史进程,而是
              要通过对发生在具体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事件所进行的过程性分析,将
              宏大的历史进程与具体的个人生活贯穿起来,进而解析一种作为文明
              的共产主义的独特治理逻辑和微妙运作机制(郭于华, 2011 )。正如刘
              新( 2003 : 309 )所评价的,“他们的研究目的,是要理解在不远的过去,日
              常生活世界有着怎样的形态,考察毛泽东时代政府的‘权力实践’,探讨
              农村生活如何被一种新型控制所渗透,这种特定的控制形式如何在生
              活中被吸收等问题,以及检视建基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组织下,如何
              生成了新的惯习”。有关共产主义文明的口述史研究小传统尽管强调


             10. 这构成了我们理解中国革命与土地革命的前提性基础。只有在底层讲述这一基本前提
              下,研究者才能通过对口述历史材料的分析进一步在历史与文明的意义上去理解“革命”的实
              践逻辑。郭于华、孙立平( 2002 )有关土地革命中“诉苦”这一权力技术与国家观念中介机制的
              研究就集中体现了口述史研究的穿透力。他们在对口述材料和底层讲述进行记录、还原的基
              础上,充分揭示了国家权力如何通过土地革命中“诉苦”这一权力技术,帮助农民建立起“新国
              家”的观念。
             11. 实际上,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作为一种价值关怀,口述史本身都在不断地受到
              挑战和质疑。李猛、方慧容都曾经就作为“权力”的口述史方法进行过反思,他们认为,口述史
              的本意在于探寻区别于官方叙事的来自底层的“日常生活”的历史,以求呈现更为“完整”和
             “真实”的历史图景,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农民的生活世界本就是混沌与模糊的,而口述史
              调查本身却成为介入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权力”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或者试图将生活
              中的小事件转变成为世界历史中的大事件,又或者用空白、沉默和笑话来抵抗这种权力的入
              侵(参见方慧容, 2001 )。

                                                                    · 2 1 7 ·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