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219

社会· 2013 · 2

                  在魏斐德的研究中就已经露出了此种转向的某些端倪,他所强调的
              对农民民族主义的关注,实质上已经开启了对共产主义革命下的中国乡
              村社会的讨论。因此,在20 世纪60 — 80 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中,美国学
              界对于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研究,采用的是大众运动、农村动员这类基
              本视角。 3 美国学者赛尔登( 犕犪狉犽犛犲犾犱犲狀 )的著作《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
              路》直接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源泉归结为土地改革, 4 他认为通过
              土地改革,共产党在乡村社会中实现了平等主义,利用群众路线赢得了
              人民群众的支持(赛尔登, 2002 )。在这里,赛尔登已经将讨论的重点放在
              了“社会革命”上,土地革命是作为“社会革命”的过程而存在的,研究所
              关心的问题已经从“毛主义”究竟是不是极权主义转变成了共产主义革
              命如何在乡村社会中进行并完成社会动员,从而成为一场群众运动。
                  黄宗智( 犘犺犻犾犻 狆犆.犎狌犪狀 犵 )的早期作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知识分
              子、流氓无产者、工人和农民: 1927 — 1934 年兴国县实例》也是在这一
              基本思路下处理具体的苏区问题。在他看来,在共产主义革命的早期
              阶段,大量被从城市驱赶到乡村的知识分子,首先同农村中的流浪者和
              流氓无产者结盟,而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为了在地方社会站稳脚跟,也将
              这些人作为革命的锐利锋刃,但是这就使党陷入了流寇主义的危险境
              地。中共正是通过土地革命和农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革命政权的斗
              争,才和农村真正建立了纯正的联系( 犎狌犪狀 犵1978犫 : 27 )。
                                                     ,
                  随着基本的问题意识从政治哲学领域的“毛主义”与极权主义之争
              转向将共产主义革命作为社会革命来理解,加之 20 世纪 70 年代末,研
              究者逐渐具备了到中国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可能,这一问题意识的转化
              带来了研究范式上的重要变化,即根植于社会史与地方史基础上的对中
              国共产主义革命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趋势。 5
                  以往的研究往往将这一转变理解为单纯理论范式层面的转变,强


             3. 实际上,这个领域中的另一部经典著作是周锡瑞( 犑狅狊犲 狆 犺犠.犈狊犺犲狉犻犮犽 ) 1976 年出版的《改良与
              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该书并没有直接处理共产主义革命的问题,但却是最鲜明地将中国近
              代化以来所发生的革命进程理解为一场社会革命与大众动员的典型著作,作品通过分析不同社
              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在革命中的具体行动来达到理解“社会革命”的目的(周锡瑞, 2007 )。
             4.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赛尔登考察的是延安时期的土地改革,而非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改革。
             5. 实际上,《十里店》( 1959 )和《翻身》( 1966 )也是不得不提的两本著作,尽管这两本书都不能
              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但是它们呈现了共产党政权通过土地革命与乡村社会发生联
              系,并最终成功完成革命的大众动员过程的历史图景(参见柯鲁克, 2007 ;韩丁, 1980 )。

              · 2 1 2 ·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