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4

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下)


              安等公共治理(政治治理)纳 入到一 种知 识构型 之中,从 而 形成 国家
              和社会内部相互交织的并能使其有效运转的总体治理形式。与此同
              时,知识不同于制度,它 作为 治理术,不仅为治 理一方提 供了 更具 合
              法性意涵的意识形态工 具,也为 被治 理一方 赋 予了具有 主体 性色 彩
              的话语空间和表述空间,从 而在 治理 体制内 部 形成了微 妙的 权力 控
              制与反抗关系(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80 )。 3
                  举例来说,郭于华和孙立平( 2002 )的“诉苦”研究,就揭示了如何通
              过知识和技术来重塑普通民众的国家观念的一种治理机制。在土改运
              动中,通过“诉苦”技术将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苦难提取出来,建构阶级划
              分的类型知识和革命话语,来重构农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特别是农民
              与国家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将农民塑造成为话语主体的过程。换言
              之,只有在此知识化的过程中,那些抽象的意识形态才能转化成为广大
              农民内在的主体意识,进而与更宏大的国家观念建立起联系,使国家的
              政治意志通过农民有效的自我治理而得到贯彻。下文将讨论到,在从
              革命体制向改革体制的社会转型中,诸如“承包制”或“包干制”等知识
              和话语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在治理中实现“思想解放”和
              “结构突变”的前提条件。
                 3. 民情治理
                  就治理的理论问题 而言,波 兰尼与 福柯 的 论述之 间 实 际 上 存 在
              着一种奇妙的张力。波兰尼虽强调总体性的体制环境,却认为因“嵌
              入关系”的存在,任何体 制都 不是一 面密不 透风 的墙,反 而 会构 建一
              种针对体制的对立紧张 关系。福柯 则强 调,治 理中的知 识和 技术 生
              产会渗透进社会存在的 每个角 落,将 一切因素 都收拢于 一种 弥散 性
              的知识/权力系统之 中。坦 言之,这 两种理 论的提出,针 对的 都 是 西
              方社会形成的典型体制,而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既不可能出
              现一种有别于主导体制 的独立 的自 我保 护 性机制,也 不 可 能形 成能
              够统合所有社会要素的知识构型。由于治理意义上的“中国经验”具
              有不成熟、不定型的特征,因而也为那些非体制性的或非正式制度的
              因素留出了存活空间,甚至 在社 会转 型初期,这些因 素 还 会因“制度
              短缺”而发挥重要的治理作用。


             3. 此处有关福柯的研究,亦参见:福柯, 2001 ,治理术 . 赵晓力,译 . 未刊稿 .

                                                                      · 7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