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2

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下)


              灵活性,而灵活性又加剧了上下级之间的猜疑和失控(周雪光, 2011 )。
              因此,运动型治理实际上是一个“脱嵌”过程,即通过打破官僚制度中由
              上下级间的忠诚、信任、庇护关系交织而成的逐层向上负责制,来强化
              国家意志的政治效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如周雪光( 2012 : 108 )所
              说,政治运动中的动员机制“需要通过超越常规的紧急动员过程,突破
              已有组织结构而实现之”。运动型治理与常规的官僚化治理的区别,不
              仅在于要掌握足够的专断权力,来充分调动意识形态甚至带有专政性
              质的国家机器,进而将各类行政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同时也要能够充
              分调动地方政治资源(周飞舟, 2009 ),甚至将政治动员的范围扩展到几
              乎所有的普通人群之中,恰如罗西瑙( 2001 : 5 )所说,“治理是只有被多
              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
                  总之,治理体制一定具有总体结构的特点,但又不能单纯理解成为
              结构性的。从治理体制运行的机制来看,任何体制的形成都具有“嵌
              入”的特征,无论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再分配经济体制,都不是孤
              立存在的,都需要与其他系统相互嵌合而存在。同样,对于体制中的上
              下级关系或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也存在嵌入性,进而形成各自的自我
              保护性反应,由此也形成了并不能完全为一统体制所囊括的灵活的治
              理空间(周雪光, 2011 )。不过,任何一种主导性的体制,都会面对因嵌
              入关系存在而产生结构性失效的难题,从而采取一种全面覆盖的、更为
              激烈的运动型治理,来使原有的嵌入关系“脱嵌”,周期性地强化体制意
              志的力量和有效性。在这个意义上,治理体制从来就不只是僵化的结
              构层级关系,而是一种多变的动态机制。
                 2. 知识治理
                  嵌入性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任何单一体制的治理并不是自足的,它
              必须始终在“嵌入”和“脱嵌”的动态过程中辗转腾挪,形成一种多重的
              治理体制。此外,体制治理的不自足性还表现为,这种治理之所以能够
              有效运转,所依赖的不仅是强制性的制度作用或制度规范,而且需要一
              整套的程序、技术和知识。换言之,无论是常规性的治理还是运动性的
              治理,都需要治理双方用一种可内化的知识技术甚至由此达成的合意
              性认同,才能从意识形态上实现治理的效能。
                  在《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所强调的并不是哪个教派
              的教义学说及伦理结构更切合于市场交易的信任关系,而是只有通过

                                                                      · 5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