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91

社会· 2013 · 1

   向“两会”提交了停建 犔 垃圾焚烧厂的议案。此外,公众还借助环境非营
   利组织的各种活动警醒其他地区的居民关于“垃圾焚烧”的危害性。
       媒体资源也被当地公众很好地动员起来。通过业主关系或环境非
   营利组织介绍,主动联络中央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的《全球资讯榜》栏
   目 15 、《南方周末》、《中国环境报》等媒体,实地录制垃圾场状况,刊登有
   关报道;同时,不断制造新闻点(如悬挂条幅和标语、集体参观垃圾填埋
   场、集体上访等),吸引媒体关注,让媒体主动追踪他们。公众对媒体资
   源的动员方式,由行动初期的平面媒体转向多种媒体(包括电视、广播、
   杂志等),达到多渠道扩大影响力、获取更多社会支持和声援的目的。
       公众对社会资源的动员———不管是内部资源的整合还是外部资源
   的借助———存在“机会空间狭小”或“合法性局限”的问题。由于缺乏制
   度性保障,公众争取“相关专业机构独立鉴定,公共知识分子自由发言,
   公共媒体监督职能,律师介入及司法部门独立裁决,以及各种政治力量
   和市民团体支持行动等”(陈映芳, 2006 : 16 )的可能性很有限,并且行动
   者在资源动员过程中面临种种政治和法律风险,甚至遭受威胁。所以,
   在结构性的约制下进行资源动员十分不易。
       (三)行动策略
       环境状况“问题化”并非权力和资源简单转化的结果,各环境利益
   相关者还需精心设计一整套行为策略,以便在种种结构限制和互动关
   系中,将环境议题推向有利于自身的一方。
       1. 主建方的行动策略
       关于城市垃圾管理,地方政府对上(上级政府)和对下(群众)都要
   有合理的交代。地方政府对上的策略,一是区政府站在市政管理立场
   上,反复强调垃圾消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诉苦”,区政府一再强
   调“巨量垃圾已经找不到地方堆了,政府也有难处”,“垃圾焚烧是为了
   解决臭味扰民”;三是通过政策技巧,对上级政府的政策进行再界定,为
   地方决策提供依据。这种在国家制度框架内依据地方利益设计操作性
   法规的做法,特别在存在“制度间隙”的地方“创造性发挥”,几乎已经成
   为一种不言自明的共识(林梅, 2003 ;陈映芳, 2006 )。
       对于老百姓,问题初期采取区别性对待策略,拉拢远离垃圾处理场


   15. 该栏目在 犆犆犜犞2 周一至周日中午 11∶50 首播,具有较高收视率。

    · 1 8 4 ·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