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80

约制与建构: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


       出于维护经济可持续增长、政治合法性和对社会诉求及国际影响
   的回应等综合考虑,中央政府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态度审慎而积极。尽
   管如此,对一些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环境状况,特别是一些在技术和科学
   上存在国际争议和不确定性风险的环境状况,中央政府却显得心有余
   而力不足。只有当突发事件或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出现时,在媒体的
   关注下,才把这些状况推向前台。
       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地方政府除了考虑废弃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
   响外,更要考虑垃圾激增造成无处消纳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的综合
   管理职能和多重管理目标,使其必须考虑各项职能之间的契合,实现目
   标的效率最大化。因此,地方政府首先会根据它的利益需求对这些状
   况进行重要性排序;同时,影响地方政府官员环境判断的主要因素是利
   益和政绩。所以在 犔 事件中,地方政府最初对环境状况的认知和判断
   是:垃圾难以消纳是显性问题,需优先解决。
       由于地位和职能的差异,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对于相同环境状况的
   认知往往出现分歧。各级政府的认知差异会影响环境议题的确立过程:
   当认知一致时,议题确立和解决的成本较低,上级的政令能顺畅执行,如
   对城市垃圾分类问题的认知;当存在认知差异时,问题的确立和解决就
   要通过博弈,互动成本提高,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作为问题制造者的 犔 垃圾填埋场,一再强调大量垃圾集中处理对
   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是必然的。对于环境污染和周边民众的“闹”,刚开
   始采取“躲”、“避”策略,后来发现“闹”有好处,因为群众一闹,政府会拨
   款用于设备检修和购买各种消毒除臭药剂;而“垃圾日产量剧增”、“垃
   圾场负荷运转”和“资金有限”也成为其开脱责任的主要说辞。
       垃圾焚烧厂筹建方和融资方一直期望项目上马。首先,他们担心
   前期投资能否收回,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施成本极高,如果不能在此处
   建造,前期投入的资金就“打了水漂”;其次,垃圾焚烧厂实行市场化运
   作,利润十分丰厚,但在对外宣传中,焚烧厂的筹建方从不提经济利益,
   只是宣传垃圾焚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外界关于为何要在此处建
   造垃圾焚烧厂的质疑,筹建方的回答是“便于综合治理”。
       作为 犔 事件的主要环境利益相关者,当地公众对环境状况的认知
   是:( 1 ) 犔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选址不合理,垃圾填埋场离 犃 市的引水
   渠约 1100 米,周围有部队驻地、两个别墅区、医院和航空材料研究基

                                                          · 1 7 3 ·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