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63
〔 4〕贺金瑞,燕继荣.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 J〕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 3) .
〔 5〕殷冬水. 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基于国家象征视角的政治学分析 〔 J〕 . 学习与探索,2016,
( 8) .
〔 6〕江宜桦.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 M〕 . 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90.
〔 7〕桑玉成,梁海森. 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J〕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4) .
〔 8〕〔 10〕马敏. 政治象征 〔 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49,72.
〔 9〕陈洪生. 政治象征:概念、过程与功能 〔 J〕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 5) .
〔 11〕〔法〕米歇尔·福柯.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 M〕 . 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228.
〔 12〕〔 25〕〔德〕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 〔 M〕 . 甘阳,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66,37.
〔 13〕〔 20〕〔美〕大卫·科泽. 仪式、政治与权力 〔 M〕 . 王海洲,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2,6.
〔 14〕谭天. 从渠道争夺到终端制胜,从受众场景到用户场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 〔 J〕 . 新闻
记者,2015,( 4) .
〔 15〕杨绘荣,刘佳佳. 仪式场景:政治记忆建构的空间之维 〔 J〕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 6) .
〔 16〕Gabriel Zoran,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 〔 J〕 . Poetics Today, 1984,( 5) .
〔 17〕〔法〕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 M〕 . 杨渝东,等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
〔 18〕王海洲. 政治仪式外部环境的分层解析:文化、政制与事件 〔 J〕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6) .
〔 19〕孔子. 论语 〔 M〕 . 景菲编译.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5.
〔 21〕范俊.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符号机制 〔 J〕 . 广西民族研究,2021,( 2) .
〔 22〕王海洲. 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发展中的国庆大阅兵
( 1949 - 2009)〔 J〕 . 学海,2010,( 4) .
〔 23〕司马光. 资治通鉴全鉴 〔 M〕 . 东篱子,译.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41.
〔 24〕〔美〕约瑟夫·坎贝尔. 千面英雄 〔 M〕 . 黄珏苹,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78.
〔 26〕杨惠,戴海波. 空间·展演·视觉修辞:政治权力合法性形象构建的仪式逻辑———基于新世纪以
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的审视 〔 J〕 . 理论导刊,2023,( 3) .
〔 27〕〔英〕玛丽·道格拉斯. 洁净与危险 〔 M〕 .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43 - 144.
〔 28〕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 (试行)〔 N〕 . 解放军报,2018 - 04 - 19.
〔 29〕〔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 M〕 .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2022.
〔 30〕〔英〕维克多·特纳. 象征之林 〔 M〕 . 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3.
〔 31〕胡继宁. 仪式的意图:绘画中仪式符号的象征人类学阐释 〔 J〕 . 西北民族研究,2021,( 3) .
〔 32〕〔美〕沃尔特·李普曼. 舆论 〔 M〕 . 常江,肖寒,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34.
〔 33〕王智慧. 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 〔 J〕 . 体育与科学,2012,
( 6) .
【责任编辑:刘彦武】
1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