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16

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均伴随着文化的兴衰,当文化衰败不足以支撑社会发展时,往往会发
             生政权的崩塌,而重建新生的政权又始终保留着过去的文化底色,文明鼎盛时期的政权则
             是文化实践与发展的成果。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 ,具有自我主体性的 “回
                                                                             〔 14〕
             心”型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经历何种挑战与威胁都没有被真正摧毁,每次质
                          〔 15〕
             疑与打击都是对文化的筛选与革新,之后总会再次迎来中华文化复兴的高光时刻。“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
             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与超越时空的价值使我们
                                         〔 16〕
             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想真正地融入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多元的,有的保存于传统典籍中,有的通过生活习俗展现,在当代
             对这些形态的开发需要依靠 “两创”来完成。在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守正创新等现代
             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下,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首先对传统
                                                                                          〔 17〕
             美德现代化提出 “两创”要求。次年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将
             “两创”的涵盖范围由传统美德扩展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 “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
             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
             务” ,明确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任务与发展方向。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虽因
                 〔 18〕
             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经受考验,但传统文化自身的韧性以及通过 “两创”实现的价值挖
             掘过程能够为其延续与发挥作用创造基础,由此建立起的传统文化资源库更为 “两个结
             合”创造了理论前提。
                  (二)“两创”助力 “两个结合”完成适用性筛选与现代化处理
                  传统文化资源贯穿中华民族兴衰史,作为精神指引与实践指导在修齐治平、抵抗侵
             略、争取进步、捍卫独立中发挥作用,“两个结合”则将其中经过长久的发展淘洗所汇集
             成的人文精神、道德教化、思想哲理等价值资源运用到当代社会发展中。在早期传统文化
             现代转型的尝试中,希望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变化的 “中体西用论”、主张
             以辩证视角综合吸收古今中西文化之长的 “文化综合创新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
             化和发展的 “马魂中体西用”论等均为保有传统文化价值基础上的理论融合尝试。而这
             些理论尝试或多或少都带有因历史社会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时代性局限。
                  历史经验证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难以直接用于当代社会发展中,不能以拿来主义
             的态度直接将其作为 “两个结合”的客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
             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
             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
                                                                                                        〔 19〕
             因此 “两个结合”在理论建设过程中的客体须经筛选与目标转化,这一环节需要依托
             “两创”来实现。
                  “两创”吸收了文化融合的经验,对传统文化资源库首先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保留
             下符合 “优秀”标准的文化进而进行现代化处理。“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
             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载体和传播渠道,
             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是指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通过 “两创”对传统文化加以
                                                                      〔 20〕
             理论改造、转化与创新以使其满足 “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需求,最终呈现出
                  4 ·  ·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