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13
崭新形态;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
复兴,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具有社会主义与
中华文化双重底蕴的现代文明形态。
〔参考文献〕
〔 1〕〔 11〕〔 12〕 〔 27〕 〔 28〕习近平.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7,2,5,8,9.
〔 2〕钱永祥. 主体如何面对他者:普遍主义的三种类型 〔 A〕 . 钱永祥主编. 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政治
思想的探掘 〔 C〕 . 台北:台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2:45.
〔 3〕〔 37〕〔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580,36.
〔 4〕毛泽东选集:第 4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
〔 5〕〔 7〕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267.
〔 6〕刘吕红. 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研究:一个核心议题的再探讨 〔 J〕 .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
( 7) .
〔 8〕〔 9〕〔 2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252,54.
〔 10〕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 〔 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63.
〔 13〕〔 14〕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第二部 〔 M〕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22,824.
〔 15〕〔 17〕〔 29〕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19,15.
〔 16〕程颢,程颐. 二程集 〔 M〕 . 北京:中华书局,2004:531.
〔 18〕〔德〕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6 - 138.
〔 19〕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
〔 20〕金耀基. 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 〔 M〕 . 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2:8.
〔 21〕沈湘平.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 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2.
〔 22〕韩喜平,刘一帆,郑家璇.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 J〕 . 党政研究,2024,( 3) .
〔 23〕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 24〕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 26〕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N〕 . 人民日报,2021 - 07 - 02.
〔 30〕吴晓明. 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 〔 M〕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96.
〔 31〕习近平.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N〕 . 人民日报,2023 - 02 - 08.
〔 32〕任平. 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 〔 J〕 . 学习与探索,2024,( 1) .
〔 33〕〔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544.
〔 35〕张兵. 实践类型学中的 “首要性”定位问题探究———兼论实践与劳动的理论关系 〔 J〕 . 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2024,( 2) .
〔 36〕王志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启蒙与祛魅 〔 J〕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 6) .
〔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7.
〔 39〕刘同舫. 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 〔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5,( 2) .
〔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1.
〔 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 C〕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4.
〔 43〕项久雨. 世界变局中的文明形态变革及其未来图景 〔 J〕 . 中国社会科学,2023,( 4) .
【责任编辑:罗唯嘉】
1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