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更好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发挥指导作用,也在世界舞台上以
             特有的文化价值贡献出中国智慧。
                  既有关于 “两创”与 “两个结合”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对 “两创”的解读从主体、
             价值、内容与路径四个维度展开。主体维度对提出与设计运行 “两创”的推动力进行总
             结,认为主要来自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学者及人民大众                                             〔 1〕〔 2〕 ;价值维度聚
             焦 “两创”的必要性与价值,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转化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其
             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两方面展开论述 ;内容维度落脚于 “两创”的适用内容与标准,主
                                                    〔 3〕
             要探讨何为 “优秀” ;路径维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
                                  〔 4〕
             展的可行性路径与载体 。
                                      〔 5〕
                  “两个结合”的研究以发展梳理与价值考察居多,聚焦理论发展、现实要求、时代意
             蕴、结合价值与实践逻辑五个方面。理论发展自建党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指导中
             国革命实践讲起,结合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阐述 “两个结合”诞生的过
             程 ;现实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需求出发探讨 “两个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
                〔 6〕
             性 ;时代意蕴关注当下,解读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追求背景下的 “两个结合” ;结合
                〔 7〕
                                                                                                  〔 8〕
             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通性与价值联结为切入点论证二者结
             合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实践逻辑重视理论的实践性,探讨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指导的可
                                   〔 9〕
             行方法与结合路径 。
                                 〔 10〕
                  既有研究已将 “两创”与 “两个结合”进行理论拆解与逻辑阐释,虽以一方为主题
             的相关研究会涵盖部分对于另一方的探讨,但或以某一方为主视角定义二者间的关系,不
             同研究间相对割裂,或是将原本的互动关系进行单向定位,如认为 “两创”是 “两个结
             合”的文明创新成果 ,未将二者视为共同发展的过程来考察其间的互动关系与逻辑。
                                   〔 11〕
             基于此,本文将 “两创”与 “两个结合”动态过程作为共同主视角进行考察,阐明因二
             者价值耦合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融相汇的互动关系与逻辑。

                 二、“两创”与 “两个结合”互为必要理论前提

                  必要理论前提即让文化发展过程能够顺利行进并产生结果与发挥效用的客观理论需要
             与必要理论条件。“两创”与 “两个结合”文化发展过程分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体,前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脉,后者为魂脉,二者理论层
             面的价值契合决定了其紧密的互动关系,突出特点为双向而非单向作用。一方面,以 “两
             创”为主视角进行考察,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
             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坚持 “两创”之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突出作用
                                                    〔 12〕
             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理论前提。另一方面,以 “两
             个结合”为主视角进行考察,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
             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
             中华文化影响力 。“两个结合”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纲领性指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
                              〔 13〕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转化与发展的必要理论前提。
                  (一)“两创”为 “两个结合”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库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用于指导革命实践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前,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经
             朝代更替未曾间断,超越兴衰延续至今。在其间发挥统领与稳定作用的,乃是长久以来积
             淀形成的,涵盖古人治国理政、繁衍生息等无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
             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古至今皆反映、影响、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长期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生根发芽的心灵归宿和向前发展最根本的精神动力。纵观中
                                                                                                       3 ·  ·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