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12

性的基础要素是理性。马克斯·韦伯将启蒙现代性的两大根基———理性与主体性合二为
             一,构成了与价值理性相对的工具理性,成为经典现代性的逻辑起点。工具理性起源于价
             值理性,但是现代社会中两种理性力量之间产生了失衡,工具理性统治了价值理性,客体
             成为消解主体的异己力量。新现代文明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在解构悖
             论的基础上建构实践理性。与黑格尔以精神阐释实践不同,马克思主张从实践自身来界定
             实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
                                                             〔 33〕
             态” 。基于此,实践的 “首要性”定位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重要问
                 〔 34〕
             题 。一是实践理性表达着 “现代理性精神的巨大能动性从 ‘解释世界’的意义言说开
                〔 35〕
             始走向 ‘改变世界’实践理性的行动理论” 。二是实践理性破除资本与劳动二元对立机
                                                           〔 36〕
             制导致的严重社会分化和阶级对抗,建立 “资本—国家—人民”三元一体的动力机制。
             三是实践理性力图破解资本奴役逻辑,从人的物化、异化转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四是实
             践理性力图破除工具理性对自然的支配与控制,从破坏自然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五
             是实践理性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规避了工具理性导致的剥削与掠夺,主张走和平发
             展道路。
                  第二,新现代文明以人的主体性展开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性重构。启蒙现代性的核心
             要义是主体性。资本与现代性的耦合不仅蕴含着文明的进步,还隐藏着巨大的现代性危
             机。马克思尖锐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机
             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
             的”,“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
             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这些悖论归结起来就是人的主体性和异化的矛盾。这一矛盾
                                       〔 37〕
             内在地包含着 “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的主体化” ,内在地包含着资本
                                                                                   〔 38〕
             对劳动的支配和压榨。质言之, “资本的物化逻辑支配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发展逻辑” 。
                                                                                                        〔 39〕
             所以说,资本本身就是一种 “破坏性创造”的存在。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指导下,
             新现代文明在解构资本主体性的基础上建构人的主体性。一方面,“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
             资本” 。马克思曾对资本作出高度肯定,“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 40〕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因此,对现代性
                                                                                     〔 41〕
             的重构要激活资本的 “文明面”,将其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进步的动力机制。
             同时,也要防范资本增殖、扩张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资本的 “野蛮面”。另一方面,从
             “资本主体性”到 “人的主体性”。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中,人的独立性建立在资本这
             一 “物”关系基础上,物的逻辑统治人的逻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而在马克思现
             代性建构视域里,就是要超越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整个社会的 “资本至上”的逻辑,致
             力于建构人人自由平等发展的 “自由人的联合体”。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更加突出以全体
             人民为中心,其中主体的广泛性,即 “全体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
             的条件;领域的全面性,即 “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人
             的主体性,即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建构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全面现代
                                                              〔 42〕
             化。新现代文明就是要建构起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经济现代性、政治现代性、文化现代
             性、社会现代性、生态现代性相协调的全面现代性。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根基,通过中华文明的文明特质、现代转型和生命
             更新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类型,型塑中华文明、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世界文
             明有机融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文明形态变革来看,这一文明形态以 “走向文明自觉的
             多元现代性图景” 为目标,改变了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文明的
                                〔 43〕
                  0 ·  ·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