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50

思潮抬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不断与我国脱钩断链,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增加,我们党深
             刻洞察到这一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社会安全、社会治理置于国家安全体系之中,突出
             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要求 “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
             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从以前单一的维护国家安全转向 “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
                                         〔 9〕
             全”,对社会安全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善治型社会安全治理模式呼之欲出。
                                            表 1  我国社会安全范式的演化阶段

                           统合动员型            宽严相济型            社会管理型           复合治理型            善治塑造型
               大致时段                                                                            2022 以后
                (年)        1950 - 1980      1981 - 2000     2001 - 2011      2012 - 2021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矛盾大幅增 强调党管一切, 全面建设现代化
                         计划经济,城乡
               实践环境                       建立社会主义市 加,社会风险增 同时也主张治理 强国,内外矛盾
                         分治,物质匮乏
                                          场经济体制           大                创新               多,压力大

                                                          强调维护社会稳                           国家总体安全与
                                          不出现重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总体目标 不出现安全事件                               定,积极化解矛                           群众安全利益统
                                          问题                               增强群众安全感
                                                          盾                                 一
                         国家力量动员社 发挥村委会、居                                   社会治理创新, 秩序与活力并
               价值理念 会力量,强调静 委会作用,群众                       创新管理,减少          党委政府统揽协 重,塑造安全环
                                                          矛盾纠纷
                         态稳定              自我管理                             调                境
                                          以基层组织为 党委政府为主,                                    在党委政府引领
               行动主体 党委政府为主 主,基层政府为 矛盾调解机构介                                 党委政府为主,          下,多元主体共
                                                                           多元参与加强
                                          辅               入多                                同参与

                                          行政管理大幅减                                           全面依法治国和
               行动工具 行政命令、政策 少, 辅 之 以                      政策、法治、行 法治、自治、德                   德治、自治相结
                                                          政命令
                                                                           治结合
                                          “严打”                                              合达到善治
                 三、善治塑造型社会安全范式的形成逻辑与要素


                  善治 ( Good Governance)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 ,是治理成效的集中体现,将善
                                                                      〔 10〕
             治理念引入到社会安全中具有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必然性。善治塑造型社会安全范式是指以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善治理念维护和塑造社会安全环境的一套思维框架,是提升社
             会安全治理效能的一种实践模式 ,具有八个基本要素。
                                               〔 11〕
                  (一)善治塑造型范式的形成逻辑
                  善治理论虽然由西方学者在最近 30 年做出了系统阐述,但是善治内生于中华文明的
             时间已经超过 2400 年。“善治”一词出自 《老子》:“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正善治”指的是从政要善于治理,“善治”在这里是
             动词。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在其著作 《老子道德经注》中有云 “谁知善治之极乎?唯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这句话大意是 “谁了解最好的
             治理方式?只有不确立什么标准,也没有刑罚的尺度,无法识别的样子,天下都顺应自然
             规律来发展,这样就是最好的治理”。在王弼的观点中,“善治”是一种状态,紧接着他
             提出了 “善治之极”的命题,并回答了如何实现 “善治之极”。唐代的 《群书治要·傅
             子》说:“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意思是
                  8 ·  ·
                 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