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45

党 政 研 究  2024 1






                         从统合动员到善治塑造:我国社会安全


                                          范式的转型及其构建






                                                  裴书盈  黄  进







                      〔摘要〕随着社会空间的扩展和国内外安全联动的日益深入,社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社会面和不特定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一个新概念,
                  具有新的定位和特点。社会安全具有社群性、原生性、复合性、基础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社会安全实践先后经历了 “统合动员型—宽严相济型—社会管理型—复合治理型”范式,
                  当前正在转向 “善治塑造型”范式,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逻辑。根据善治塑造型范式的八
                  个基本要素,新时代新征程构建善治型社会安全的基本路径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善治
                  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提升治理效能,建立评价体系;加强结构机制建设,形成共治体系;
                  加强过程机制建设,形成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加强价值机制建设,塑造积极的社会安全环境。
                      〔关键词〕社会安全;范式转型;善治塑造型;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图分类号〕D630.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4)01 - 0043 -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自主概念,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 16 个
             安全类型 (领域)之一的社会安全也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社会面和不
             特定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 “安全感”最主要的来源。在 “灰犀牛” “黑天
             鹅”事件不断发生的社会条件下,有必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加强社会安全实践范
             式的研究,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问题提出与社会安全概述
                  以 “社会安全”“社会安全 +治理” “社会安全 +范式 (模式)” “社会安全 +范式
             (模式)转型”为主题词在 CNKI 上搜索论文 (含博士论文和英文文献),发现关于社会
             安全及其治理的文献比较多,但是尚未发现专门研究社会安全范式 (模式)转型的文献。

             检索发现,国内文献最早使用 “社会安全”一词是 1990 年发表在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四川社会治理转型研究”( SCJJ23ND49)
                 〔作者简介〕裴书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四川  成都  610225;
                            黄进,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1。
                                                                                                       3 ·  ·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