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42

化发展。在国际文化事务中,法国借助其遍布全球的文化行动合作处 ( SCAC)、法国文化
             中心 ( Institut franais)以及法语联盟 ( Alliance franaise)维护其 “文化大国”和 “文化
             软实力强国”地位,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占据相对优势。 可以说,文化立国,让法
                                                                              〔 37〕
             国强化了文化安全的商品性和社会性,对内保持并增强了民族文化特质,对外成功塑造了
             积极的国际形象。
                  但同样也要看到,意识形态与文化是 “源”与 “流”的关系。法国虽夯实了文化根
             基,但长期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荒疏,使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深度绑定于美国主导下的
             意识形态:在务实外交与价值外交并行中越发失去自我;在谋求战略自主的强烈意愿与调
             配统筹足够战略资源上愈发失衡;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外交的过程中逐渐失声。即使提出
             基于国家利益的 “战略自主”口号,但在现实推进中依然掣肘重重,现有意识形态难以
             形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离全球建设性文明力量的定位越来越远。
                  (三)复构主导型 (中国型)
                  中国的体量、制度、道路和使命,注定无法复制单一主导模式。经过了长期艰难的探
             索,中国正逐步形成以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复构形成的内稳固、中有序、外活跃的
             “双安全”主导模式 (见图 5)。
                  第一阶段,聚焦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稳固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和政治性成为文化建设的要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打破了旧生产关系枷锁,以新思想武
             装广大群众,全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至 70 年代,“把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当成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造成了全国
             上下从反右派运动到 “文化大革命”一系列严重错误的政治运动。                                             这一时期,意识形
                                                                                   〔 38〕〔 39〕
             态的政治性被强化和扩大,社会以阶级斗争形式参与到政治运动中。
                  第二阶段,重视文化安全的社会建设和商品勃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提高,精神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文化的商品属性开始勃发。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由此驱动下的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始了持续性的转型进
             程,1996 年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WTO),经济发展影响伴生多元文化蓬发,开始对中国以及
             世界产生深远影响。2003 年到 2012 年,秉持着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
             设的 “两手抓”思想,文化产业进入发展和勃兴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
             斗争依然暗流汹涌、十分激烈。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经济、科技、传播优势对我国意识形态
             领域进行渗透,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一度面临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
                  第三阶段,统摄两种安全复构主导的安全协同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宣传、思想、文化、网络等领域着手整治,牢
             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善了
             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尤其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
             关系。与此同时,不遗余力地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突出了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
             大提出了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即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其中 “第二个结合”充分彰显双安全复构主导模式。
                                             〔 40〕
             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七个着力”更加突显习近平文化思想
             内外相联、相互贯通、有总有分的系统结构,双安全复构主导特征越发明显。
                  意识形态安全 (魂脉)影响的是人民的信仰 (特别是政治信仰),文化安全 (根脉)
             影响的是人民的修养,两者共同作用于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民族的精神力量,令意识形态
             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元一体”的复构主导型安全模式开始发挥协同作用。
                  0 ·  ·
                 4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