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85
党 政 研 究 2023 6
纽带与参与: 寻找村治的当前基础
———基于 DH村 “商治”实践的启示
张 敏 潘忠贤 梁云波
〔摘要〕村治的基础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话题,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村治才能
够良好地运转。与集体化时期的村治具有制度化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不同,现阶段村治建立
于上的基础却是不明确的,从而给现代村治的实践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扰,因而,讨论现代村
治的基础并非无足轻重,寻找村治的当前基础也迫在眉睫。浙江省温岭市 DH村的 “商治”实
践表明,在历经了社会变迁的今天,能够把村民联结起来的纽带与一定形式的村民参与是当前
村治良好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构成了现阶段村治立足于上的两个重要基础。本文的目的不
是提出塑造当前村治基础的具体路径,而是提出现代村治的当前基础这一问题本身。在基层治
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村治的基础问题需要更多研究者的持续探索。
〔关键词〕村治;村民自治;商治;协商民主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3)06 - 0083 - 11
一、让村治运转起来:研究回顾与问题提出
现在所谈论的村治是以村民自治为中心的村治,其主要内容为村民对村庄事务的自我
管理。1980 年 2 月,广西河池地区的宜山县屏南公社合寨村村民自发对生产大队的管理
体制进行改革,直接选举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从而拉开了村民自治的帷幕。截
至 1982 年 4 月,河池的宜山、罗城两县成立的村民委员会分别有 321 个和 354 个 。广
〔 1〕
西农民的自发创新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重视,村民委员会被写入 1982 年宪法并被确立
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1987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得以通过并于次年 6 月 1 日起执行,经过多年实践,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主要矛盾转换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生活政治路径研究”( 18BZZ005)
〔作者简介〕张敏,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南京 211189;
潘忠贤,中共温岭市委党校教师,浙江 温岭 317599;
梁云波,温岭市民主恳谈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温岭市泽国镇人大副主席,浙江 温岭
317500。
3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