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32
设点单位有支持此项工作的显著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方面需要突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大制度发展过程中长期
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是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必须突破的问题。这些问题成因复杂,
往往触及人大制度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安排等深层次问题。制度发展具有路径依赖
的特征。打破原有制度瓶颈,实现制度创新往往是在一系列因素的组合之下达成制度的变
迁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为人大突破上文归纳的四方面民主制度瓶颈提供了契机。它
可以促使实务界和理论界更加关注各项人大工作中民主制度安排的实际效果,并以是否能
够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目标作为思考和检验民主制度创新的标准,解决人大相关
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民主制度安排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并激励新的制度创新探索。
四、总结和进一步讨论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在新阶段的中心工作。推进
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支持。邓小平同志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曾指出:“我们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
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改革开放
〔 26〕
的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现代化三目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一个运行良好的民主
制度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和治理的关系做出了深刻
〔 27〕
总结,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
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以检验一国制度
〔 28〕
是否民主及有效的 “八个能否”标准深刻总结了制度的民主性和制度有效性之间有机统
一的关系。
〔 29〕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诸项主要任务的明确,更加凸显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
度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一个政治机关,应
当为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同时,人大作为我国的代议机关,也是实现全
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两项工作在目标和路径上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各项
战略部署引领人大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而完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制度也将为中国式
现代化各项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非常相似的理论内核。二者都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实践和
经验总结所得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基础的重要理论成果。理论内核的相似性是二者能
够实现有机统一的根本。但这种统一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体现在具体的制度运行实践
中。为此,人大制度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当抓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方略
这一重要历史契机,明确人大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目标,突破人大各项民主制度中
长期存在的瓶颈障碍,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时代的责任感投入推动发展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工作中,并以更加完善的人大民主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 1〕张明军.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特征及实现逻辑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21,( 9) .
〔 2〕樊鹏.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 〔 J〕 . 政治学研究,2021,( 4) .
〔 3〕O’ BRIEN K J. Agents and Remonstrators:Role Accumulation by Chinese People’ s Congress Deputies
〔 J〕 . The China Quarterly,1994,( 138) .
0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