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33
〔 4〕左才,张林川,潘丽婷. 地方人大中的地域代表现象探析———基于五省市人大代表建议的内容分
析 〔 J〕 . 开放时代,2020,( 2) .
〔 5〕CHEN C. “ Bringing Home the Bacon”:Distributive Politics in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J〕 .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2022.
〔 6〕RORY T. Consultative Authoritarianism and Its Limits 〔 J〕 .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14,( 3) .
〔 7〕陈明明. 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 -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 〔 J〕 . 江苏社会科学,2015,( 2) .
〔 8〕O’ BRIEN K J. Reform without liberalization: China’ s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s of insti
tutional change 〔 M〕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9〕黄士孝,陈化明,范宇红. 人大代表工作实例选评 〔 M〕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
230、236 - 241.
〔 10〕黄宗智. 国家 -市场 -社会: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的不同 〔 J〕 . 探索与争鸣,2019,( 11) .
〔 11〕何俊志,黄伟棋. 吸纳与优化:全国人大代表政治录用的模式变迁 〔 J〕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1,( 5) .
〔 12〕孙莹.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特征及职权发展逻辑 〔 J〕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2,( 5) .
〔 13〕陈兆旺. 将人大制度建设成协商民主实践平台:必要性及途径 〔 J〕 . 理论与改革,2014,( 4) .
〔 14 〕桑玉成.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 J〕 . 探索与争鸣,2022,( 4) .
〔 15〕刘世军.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由之路 〔 J〕 . 探索与争
鸣,2022,( 4) .
〔 16〕孟天广,赵娟. 网络驱动的回应性政府:网络问政的制度扩散及运行模式 〔 J〕 . 上海行政学院学
报,2018,( 3) .
〔 17〕钟本章,何俊志. 非选举型代表的兴起与政治代表概念的转向 〔 J〕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
( 5) .
〔 18〕孙剑纲. 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实践 〔 J〕 .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
( 6) .
〔 19〕何俊志. 权力、观念与治理技术的接合:温岭 “民主恳谈会”模式的生长机制. 〔 J〕南京社会
科学,2010,( 9) .
〔 20〕林尚立. 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 〔 J〕 . 学术月刊,2003,( 4) .
〔 21〕蔡文成. 代表·回应·责任:人大代表制度的政治逻辑 〔 J〕 .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4) .
〔 22〕孙龙. 基层人大协商如何提升治理效能———基于深圳创新案例的考察与分析 〔 J〕 . 中央社会主义
学院学报,2022,( 1) .
〔 23〕陈斯喜,李伯钧. 人大代表履职问答及指南 〔 M〕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208 - 209.
〔 24〕李伯钧. 新时期人大代表履职手册 〔 M〕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1:25.
〔 25〕栗战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完善发展 〔 DB / OL〕 . 人
民网,http:/ / politics. people. com. cn / n1 / 2022 / 1227 / c1024 - 32594090. html. ( 2022 - 12 -
27) .
〔 26〕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 27〕赵可金.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 J〕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 24) .
〔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M〕 .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3.
〔 29〕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G〕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0 -61.
【责任编辑:朱凤霞】
1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