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31
外,也可在这一思路之下进一步完善代表与选民网上互动、民主恳谈会等民主形式。
第三,人大各项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需要在领域上进一步拓展。当前,相关制度安排
所覆盖的领域仍然比较局限于立法议题和涉及民生实事方面的议题。为更好提升人大制度
的吸纳和动员能力,需要将制度完善的重点向重大事项和项目决定权等方面加以延伸。重
大事项和项目决定权是一般认为的人大四项职权之一。理论上来说,凡是关乎人大所在地
方发展大局和国计民生的事务,都应属于这项职权的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项职权的
行使往往还很不充分。人大在这一领域中的缺位与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滥建形象工程以
及重点项目不合理规划等问题有一定联系。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也会制约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当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和项目决定权时,群众的
参与比较有限。而人大在立法等方面实际上有一些现成的制度探索经验可供借鉴。比如,
可以考虑参照立法草案网络征求意见制度,围绕重大事项和项目开展比较广泛的网上民意
征集,甚至组织开展小范围的协商讨论。
人大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领域还有代表选举和代表履职监督工作。当前该领域
中只有述职评议制度以及个别地方尝试开展的代表履职报告网络直播等制度,其形式较为
单一。在这一领域中加强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能够有效防止人大代表选举时漫天许诺,
选举后无人过问的问题,也能增加公众对相关制度的效能感和认同感。
第四,需要为各项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运行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在这方面,各
级人大常委会是关键着力点。民主制度的运行过程必然产生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各级
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工作的承担者和人大代表履职活动的组织者,是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运行的资源供给方。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可以提升 “家、站、点”等既有制度的运行
绩效,也孕育了诸如 “常委会与代表的工作座谈会”等创新制度形式。
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是近年来人大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
告对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论述中,核心的工作仍然是通过提供资源支持等手段增
加常委会的工作组织能力。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理论和实务界一般认为其主要指人大及其
常委会围绕联系代表和联系群众,对作为人大主体的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予以支持、规范和
进行组织,提供条件、服务和保障。 很明显,这一战略突出了强化各级常委会在加强人
〔 24〕
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方面的关键作用。而加强常委会,尤其是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度建
设以提升人大相关工作中民主质量的思路,在诸如 2015 年中共中央转发的 《中共全国人
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就有所体现。经过一段
时期的发展,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自身建设以及常委会服务代表能力建设方面已经有了比较
明显的提升。
〔 25〕
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人大常委会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统筹人大各项
制度发展时,必须认识到常委会自身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尤其是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
不断深入推进,常委会也一定会在立法和监督等方面承担更多的工作。人大各项民主制度
的发展与常委会相对固定的人员编制和工作预算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增加。在这样的背景
下,应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路下积极探索通过适当增加人大代表自主履职空间、激发
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以及建立多元组织主体等形式为民主制度的运行提供资源支持。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多主体特征有效降低了常委会在其中的工作负荷,从而提供了
一条发展思路。当前,各地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运行的主体除人大常委会外,还包括
居委会、街道、政府、事业单位、各类型企业等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律师、
志愿者等个人。多元且广泛的参与主体减轻了常委会的工作压力。此外,各地遴选设点单
位工作多采用自主申报、组织推荐加常委会综合权衡筛选的程序,此举保证了大多数正式
9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