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116

敏捷治理注重将敏捷思维和文化更好地渗透于公共组织,并在公共决策、政策执行、
             公共治理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形成一种新机制和路径。换言之,注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
             的治理运作模式,以敏捷治理促进善治能力的增强。本文着眼于 “基础 -过程 -结构 -结
             果”治理维度,构建敏捷治理驱动的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敏捷
             治理何以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从而达到善治目标 (详见图 1)。


















                                        图 1  敏捷治理驱动的基层社会治理分析框架


                  其一,基础维度。及时精准识别社会问题是靶向治理的重要前提。灵敏感知内外部环
             境变化,才能更好地研判态势并预防风险;通过及时调整治理行为,力争以最短时间和相
             对小的成本解决突出问题。其二,过程维度。基于复杂多样、动态变化的基层治理环境,
             对感知到的社会问题快速响应,以更快、更好的方式积极介入,从而敏捷地适应环境变
             化,最大限度避免将小问题演化成社会风险。其三,结构维度。基层治理涉及多元主体,
             彼此之间存在利益的权衡与责任分工的差异,基于相互之间合作治理和强劲合力,破解基
             层治理分散化、低效化问题,进而促进高效能治理。其四,结果维度。基于初始方案不完
             备性和变化不可预见性,治理基层问题难以一蹴而就;要及时跟踪结果的处理情况并予以
             反馈,据此调适治理机制,直至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基于治理问题的精准识别、治理节
             奏的快速响应、治理方式的协同行动、治理机制的持续调适,它们共同形塑了加强和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方式———敏捷治理。这四个方面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关系。如果
             仅凭精准识别、快速响应、协同行动或持续调适,那么还难以达成敏捷治理的目标。只有
             在上述的协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进而迈向基层治理现代化。

                 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表达


                  本文以陕西省 S 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践为研究对象。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 S 县 2021
             年底常住人口 15. 32 万人,辖有 11 个镇,164 个村 (居)民委员会。为了解决矛盾纠纷
             处理不够及时、不够到位问题,S 县 2013 年以来整合相关资源,优化组织体系,健全联
             动治理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书记民情 “三本账”为统揽、以 “三共”为主线、以 “六制”
             为支撑、以 “镇村工作一体化”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它在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

             类矛盾纠纷,从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效性和可推广性。案例选择原因如下:其一,S
             县是欠发达地区和脱贫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之一。随着村庄合并以及基层
             行政体制改革加快,S 县当时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难度系数不小,治理模式较为单一,相对
             缺乏创新意识,距离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新时代以来基层社
             会治理的 S 县探索对同类地区加强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二,当地正积极创建
             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定期开展矛盾纠纷专项化解行动,为全景式呈现敏捷治理驱动的基
                  1 ·  ·
                 1  4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