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114
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是理解社会整体性发展的基本方式,
也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既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基于国家建构视角的研究。基层社会治理被视作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之一,并用于探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提炼中国式治理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不存在
某种固定的 “至善”,要把它放置特定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新中国成立之后,权
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得以建立,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高度统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处于同构一体状态。 通过单位制和合作社制来管控社会,国家权力加强对社会的渗透,
〔 1〕
中国社会处于 “全能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调整治理方式,政府承担的部分
〔 2〕
职能转移至社会,管控型社会治理模式出现松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转向有限分离和良性
互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建立 “党委领导、政府负
〔 3〕
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新时代以来,党
的组织有效覆盖以及国家治理重心下沉,“执政党”这一重要力量用来积极调适国家与社
会的关系。有研究从 “政党 -国家 -社会”的范式 重构社会治理的中国话语,在加强社
〔 4〕
会治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基于主体功能视野的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整合功能,彰显中国式 “政
党筑牢基层”的特征,为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开辟新路径。 社区居委会拥有行政性和社会
〔 5〕
性双重职能,发挥它在基层治理中的聚合、平衡、协调作用,更好地联结和组织社区居民
开展社区自治。 有研究从制度环境、行动策略和治理工具方面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基
〔 6〕
层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行动边界合理、行动高效主动、吸纳多元力量和为民服务共
〔 7〕
同形塑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政府角色。
〔 8〕
基于情景路径的研究。有的研究成果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置于脱贫攻坚背景下,强调
基层组织和村民之间积极互动的重要性,主张强化村级组织自治权,提高村民主体地
位。 基于历史脉络来探索治理单元的变迁,有学者提出 “党建 +单元矩阵”的模式,从
〔 9〕
而提升社区治理质量。 城乡融合发展深刻影响基层治理的环境条件,要建设 “需求 -回
〔 10〕
应”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而实现对城乡二元型治理、传统 “籍地管理”制度以及
“官本位”治理方式的超越。 基于后疫情时期国家要继续推动公共治理重心下沉,强化
〔 11〕
人文理念和信息化支撑。
〔 12〕
基于工具效能的研究。基于科层权威和资源吸纳维度的研究发现,“联镇包村”的治
理行为有助于回应基层群众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 区块链技
〔 13〕
术被嵌入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要应用于深化顾客导向思维、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打
造共享共建平台、创立智能化治理模式,为政府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充分发挥心
〔 14〕
理服务 “预警 -应急”“技术 -整合” “协商 -服务” “修复 -重建”的社会治理功能,
有助于基层治理现代化。 作为一种自下而上建构的地方性治理资源的村规民约在当代基
〔 15〕
层情境治理过程主要发挥行为规制、法律补漏、民主参与和文化传承的价值功能。
〔 16〕
既有研究成果丰硕,但仍有拓展空间:其一,从研究内容和深度看,局部性的研究成
果较多,而整体性研究成果较为有限。由于主要基于特定场域的相关主体,导致既有研究
相对缺乏对治理基础复杂和治理节奏加快的系统分析。其二,从研究方法看,以规范性研
究为主,实证研究还有待加强。既有研究主要从公共政策层面探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
实践路径,但是由事实产生结论的学理性研究还相对不足。其三,从研究视角看,宏观层
面和中观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以微观透视宏观的研究仍较为匮乏;由于主要探讨技
术治理和制度安排,致使既有研究成果相对忽视具象化和有效性的分析。从敏捷治理视角
审视城镇化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能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基于上述分析和
1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