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102
期退回稳定守恒阶段 ( k)中前期的路径 ;或者从 k 阶段后期直接进入重组阶段 ( α)的
①
路径。以上仅是依据适应性循环理论得出的系统跨越 k 阶段后期的四条可能路径。但对人
类而言,会从自身利益和福祉出发,会对跨越风险社会的这些可能路径持有不同的偏好。
(三)跨越 (摆脱)风险社会的理性选择
适应性循环存在两种相对的模式,一种是正向循环,包括快速生长阶段 ( r)和稳定
守恒阶段 ( k)的中前期。系统在这期间,处于积极向上阶段,因此正向循环也是发展阶
②
段。处于正向循环时,系统稳定性高、存储能力强,资源得到积累。因此正向循环是经济
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也是调整系统弹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当系统进入到正向循环的后期
(也就是 k 阶段后期)时,系统便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之中,再难以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和
系统弹性的调整。另一种是逆向循环,由释放阶段和重组阶段共同组成。无序、积累消
耗、衰退是其重要特征。
于人类而言,更加偏好物质丰裕、精神愉悦、安全稳定的生活。因此,更希望身处于
正向循环的社会之中,因为这时社会富足、稳定有序、前景可期、充满活力。反之,处于
逆向循环阶段的社会,因为社会结构、反馈机制被破坏,伴随的是社会失序、前途不明、
生产停滞、储存减少等问题,因而不受大多数人的喜欢。
按照本文风险社会新定义,风险社会本质上是社会发展至 k 阶段后期时的一种形态,
其发展阶段介于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之间。因为大多数人希望生活于和平稳定繁荣的时
代,而不希望置身于乱世、贫穷的环境之中,因而处于风险社会门槛的人更希望社会向正
向循环这一方向进行跨越,而不愿意跌入逆向循环之中。结合上述的跨越风险社会的四条
可能路径,让社会从高风险阶段 ( k 阶段后期)返回高速生长阶段 ( r),或者从高风险阶
段退回到稳定守恒阶段 ( k)中前期,这两条路径就成为人们的理性选择。反之,倘若社
会真正从高风险直接滑落到逆向循环,对大多数人而言,那就意味着要经受命运多舛的洗
礼,前路更难以预测。
③
四、跨越风险社会的实践之路
将 k 阶段后期作为内核植入风险社会概念,深化了我们对于风险社会的认识,也给风
险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风险社会的新定义,跨越风险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即是使社
会长时期处于正向循环这一阶段,避免社会陷入逆向循环。一些宿命论者根据生活经验出
发,认为社会不可能持久繁荣,社会的发展前景渺茫,如罗马俱乐部就认为经济增长存在
极限等。实际上,适应性循环理论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对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治
理。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使社会长期处于正向循环之中。而且,这种不同尺度的系统
在较长时期处于稳定、富足的案例并不少见。其关键是要符合一些条件,进行恰当的治
理。
根据我们对风险社会的重新定义,风险社会具有僵化、停滞、高度不确定性、弹性降
低等普遍性的特征。因此,风险治理实践应该着重从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确定、社会
僵化的破除、停滞的跨越、风险治理体系的完善、系统弹性的提升等几个方面进行。我们
① 本图中没有画出表示这条路径的箭头。
② 前者如改革开放初期,后者如改革开放初期至当下的这段时期。
③ 现实中社会处于释放阶段,如大战发生时国家所处的社会形态;现实中重组的社会,如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形
成的社会。
0 ·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