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106

式。 但这两种决策模式在风险社会中同样有其重要性。专业化和民主化能有效防止决策
                 〔 19〕
             失误。然而在面对风险时,特别是风险即将演化为灾难性的事件时,这两种基本治理模式
             也会失效。一是可能延误风险治理时机。民主的过程需要程序和时间,而对一些重大风险
             而言,时机事关成败。比如疫情的流行,若政府不能及时决策,疫情的传播则可能引发灾
             难性的后果。二是可能出现重民主轻集中的局面,导致决策权威性不够和久拖不决。面对
             重大风险,集体决策可能出现集体不负责,进而拖延风险治理时机。三是风险演化的高度
             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使任何一种先于行动的决策,都可能成为束缚行动的绳索,而不是

             为行动提供可行的路线,甚至不可能为行动提供基本的指导。因此,寻求一种决策与执行
             合为一体的决策机制,可能对于风险社会的应对更为有效。
                  风险治理决策模式如何优化?除了上述的民主、科学、及时之外,关键在于:一要建
             立反馈机制。有效的决策必然和具体情况相适应,由于稳定守恒阶段后期的高度不确定性
             可能要求对决策的科学性进行不断的评估、修正,而这需要有顺畅、敏锐的反馈渠道予以
             支撑。决策要尽量地提升风险治理响应的及时性和多样化水平。二要赋予地方在地方性风
             险治理中的自主权,放权让当地政府想办法解决问题,即要实现政策的因地制宜。
                  2. 政策执行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国家层面只能制定宏观、方向性的政策。政策的具体执行及其
             效果还有赖于各地方执行的主观能动性。当下,基层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对政策生搬硬
             套,采取 “一刀切”的方式执行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从本地实际出发,不对具体情况作
             具体区分,这种 “一刀切”显然会导致治理失效的后果。 这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风险
                                                                         〔 20〕
             方面尤其如此。鉴于此,有效的风险治理还有赖于因地制宜而又高效的政策执行机制的建
             立,强化地方政府治理弹性和韧性。完善央地权力配置和问责容错机制,强化地方应急管
             理自主权;构建合作型应急决策体系,深化应急决策中的专家参与;扩大权利开放秩序空
             间,强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资本;增强技术治理的制度支持,实现制度与技术相互助推,
             增强地方风险治理的适应和变革能力。
                                                     〔 21〕
                  3. 治理结构的再造
                  风险社会也意味着风险分布的广泛性,加之其又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为防范社
             会风险带来破坏,政府面对风险时及时响应就变得十分必要,而及时响应的能力有赖于政
             府组织的弹性。鉴于此,政府的架构应作相应调整,进行再造,构建起网络化、信息化、
             扁平化和模块化的风险治理结构,以防因条块分割等而导致风险治理时政府失灵。相比于
             链式结构,风险治理的网络化结构更具有弹性。一是完善风险感知网络,提高各种网络的
             兼容性,通过互联互通提升网络化结构对风险治理的实效。二是构建灵敏的风险预测、感

             知、传输渠道,通过风险信息的即时传输提高国家与社会风险应对效率。三是构建扁平化
             的治理组织。扁平化组织不仅有利于对风险的及时响应,也有助于因地制宜,防止信息传
             输失真与政策变形。四是构建模块化风险治理单元,降低不同的社会系统间的紧密度,防
             止风险后果在不同系统间的传导与放大。
                  (六)防止风险的 “蝴蝶效应”
                  1. 关注风险的叠加与传导
                  现实的世界是复杂的,处于不同循环阶段的不同尺度的系统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个尺度系统发生的事情,经过系统间的这种结构网络传
             导,其影响可能放大数十倍上百倍,也可能迅速衰减而消失。不同尺度的系统间的循环可
                  0 ·  ·
                 1  4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