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104
风险社会的僵化与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有关。社会的僵化表
现在许多具体的方面。一是社会呈现阶层固化、阶层跃迁困难、阶层地位的代际传导等现
象,其后果是导致社会不公、挫伤民众积极性、抑制创新精神、加重社会暮气沉沉的氛
围。二是资本固化难以重组,抑制经济活动力。三是垄断加剧,新生事物受到抑制。四是
社会缺乏活力,思维、生活等方式单一化。
因此,社会僵化的治理是风险社会治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僵化”治理的核
心在于打破旧有格局,即固化关系的破除。要打破利益格局、打破阶层固化、坚持反腐败
以及破除垄断。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元素和资本,激发民众的创造性和积极
性,为小微企业等组织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可以改善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产
品、资本循环等。其次是要深化改革。核心在于利用增益性改革措施进行释放和激励,驱
动系统返回到快速生长阶段或者稳定守恒阶段中前期。1978 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摆脱
了僵化的怪圈,开启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调适,使得中国
至今仍处于一个正向循环阶段。最后是坚持开放。固步自封容易导致僵化,唯有改革开
放,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催生社会新生力量,认识社会新的问题,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完
善新的治理措施。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但需
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改革都有助于推进社会发展。一些假借改革之名而行维护利益之实、
桎梏人的自由与创新的伪改革会使社会陷入衰退,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除了改革本身,改革推进方式对于社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为防止改革产生的负面影
响并波及全国,我国在改革进程中反对休克疗法;坚持渐进式改革,总结出了先改革试
点、再修正调适或全面铺开的改革推进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规避改革的破坏性,保证
改革的增益性。
创新本质上也是一种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风险治理的利器。健康
码在新冠疫情防控上的成功,体现了技术创新在风险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而
言,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其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当下应不断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以
制度创新破除社会发展中遏制创新的因素,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使得社会获得持续增长的
动力,避免陷入滞涨、僵化的陷阱。
(四)建立健全风险治理体系
不确定性是风险社会的显著特征,也是风险治理的难点。对此的治理之策,一方面在
于增强社会自生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提高对风险的认识、预测及响应能力。两者
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存在有机的联系。鉴于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及难以预测性,
风险的治理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风险治理效能。风险
治理体系应该涵盖风险到来之前、风险发生时以及风险发生后等一系列的措施,唯有这样
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和应对。
1. 修炼风险应对内功
国家和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关键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弹性,就此而言,国家及社会弹性
的建设是增强风险抵抗能力的一场 “内功修炼”。根据适应性循环理论,国家和社会弹性
构建最佳时期是从生长到稳定守恒中前期正向循环阶段,因为这一时期是系统获得发展和
存储的重要时期,中国现在正处于这一时期。因此,应该分门别类提升国家及社会的治理
弹性。对于发生概率高、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的灰犀牛类型的风险事件,要建立监测体
系,加强对事件的预测能力,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治理体系对这类事件的响应能力和
0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