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107
以相互影响称为扰沌。对于风险治理而言,我们要关注和防止风险经这些系统间的相互作
用发生积累、放大而导致更大的危害。因此应及早防止单个的风险事件诱发系统风险,影
响整体性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阶段和趋势,保持风险预防的敏感性,下
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深刻思考国际上一些重大事件给我国社会可能带来的变化,做好
预测预判,做到未雨绸缪。
2. 对外加强国际合作
风险治理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风险责任难以确定、难以追究、难以监督。一些全球性的
挑战,如全球变暖与疫情扩散,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然而现实是,许多国
家和组织选择逃避,出现 “公地悲剧”。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进一步磋商,形成共
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合作理念,唤起各国进行风险治理的担当与责任,促进全球性风
险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各大国应担好责任。因为当今世界的一
些风险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成本,而作为大国,由于其人口和实力,其风险治理能力较
强,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现代风险主要生产者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不能再利用其掌
握的风险分配权,将风险转嫁至发展中国家。 只有全球有效合作,风险的防控才能达成
〔 22〕
最好的效果。
3. 对内化解冲突矛盾
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与处于循环系统稳定守恒阶段后期的系统类似,冲突加剧
是风险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而社会的发展与对冲突矛盾的处理密切相关。处理得当,
社会发展秩序得到维护。处理失当,一则矛盾冲突会累积成为阻止社会发展的破坏性因
素;二则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引发社会的失序甚至崩溃。就此意义而言,坚持群众路
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社会矛盾,能极大地化解引发社会失序、衰退的干扰因素。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将适应性循环稳定守恒阶段后期作为内核,植入贝克有关风险社会的定义,对风
险社会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这种定义一方面弥补了风险社会不够明确、较为空洞的缺
陷,另一方面又提升了风险概念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并且结合适应性循环的内涵,重新概
括了风险社会具有的僵化、停滞、弹性降低、高度不确定性等显著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和
适应性循环四阶段间的可能转化路径,结合人类福祉的考量,提出了人类跨越风险社会的
现实对策。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可深刻领悟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分析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面
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
的重大举措,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增加经济弹性和社会的韧性,续写了
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
(二)展望
1. 风险社会关键变量及其影响的确定。人类社会是尺度巨大的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
统。这决定了其机制的复杂性和干扰因素的多样性、多变性。为了让社会长久保持在为人
类带来福祉的正向循环阶段,跨越危机四伏的稳定守恒阶段后期,有必要对影响人类社会
运行的关键变量及其影响进行摸排、厘清其发生机制。特别是要关注信息革命、人工智
能、基因技术等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如它们或在什么情境下带给人们风险,又
0 · ·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