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24
已经进入智能时代,AI 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强人工智能跨越。各类机器智
能化程度快速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人类劳动的具体形态、特点、劳动
关系及劳动过程都出现了新变化。
(一)偏于重复性、程序性的劳动逐渐为智能机器所取代。目前智能机器已经能够通
过数据编程控制相应机器进行听、说、读、写及生产行动等,具体应用范围已经涉及 “图
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等,能够替代的工作已经从 “蓝
领”趋向 “白领”,不仅流水线工人、司机、保安、快递员等偏简单性、重复性、机械性
的劳动可能被替代,律师助理、信贷员、会计师等岗位的不少工作任务也可能为智能机器
人所代替,“那些高度重复、结构化以及可预测的工作看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器自动
化” 。
〔 3〕
(二)对知识、技术的生产应用成为劳动的主要方面。智能时代的生产系统主要由智
能机器人和软件操作系统组成。无论是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还是
软件操作系统的编制操作都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需要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深度参与。
与之前的手工劳动及机械化生产相比,知识、技能、创造力是智能时代劳动的主要方面,
是创造财富的主力,这也意味着智能劳动对劳动者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和劳动准入门槛的
大幅提升。
(三)用于谋生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自由度增加。智能机器人对人类劳动的取
代,使人类劳动直接创造财富的功能逐渐减弱。一方面,劳动者用于谋生的非自由时间逐
渐变短,“所有的人都将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自己的自由时间” 。另一方面,智
〔 4〕
能机器人以其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存资料,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充分涌流,在
客观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人类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自己意愿
和兴趣的劳动形式和工作岗位,能自由主导和支配自己的劳动过程。当然,随着人工智能
的发展,人类也可能彻底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转而从事更为轻松活泼的劳动形式,彼时
工作与休闲的界限将会变得更加模糊。
(四)劳动关系与分配方式面临重塑。人工智能使得创造财富的劳动既可以由人类实
施,也可以由机器开展,劳动关系不再单纯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人机关系也成为劳动关系
的重要方面。远程劳动、共享劳动、多重身份劳动、委托劳动、数字劳动等多种新型劳动
形态,使得普通人类劳动者从过去相对固定单一的服务对象拓展到灵活可选择的、不限数
量的多个服务对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从属性降低,雇佣关系弱化。同时,如
何分配智能机器人所创造的财富成为企业与劳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劳动关系与分配
方式面临重塑。
二、智能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工人面临的劳动困境
为全面把握传统产业智能化进程中产业工人面临的劳动困境,课题组深入汽车、服装
和家具制造业,以半结构性访谈形式对流水线工人、专业技术员和高层管理者进行观察与
访谈,形成约 10 余万字访谈实录,运用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关注内容为
“培训”“问题”“困难”“强度”等,同时发现访谈资料中性情绪占比最高 ( 63. 93%),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较为平均,分别为 16. 93%和 19. 28%。消极情绪占比稍高于积极情
绪,说明传统产业工人在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确实存在困境及相关诉求。围绕智能化进
程中传统产业工人的劳动困境主题,对访谈资料进行逐级编码,获得 4 个一级节点、10
个二级节点、13 个三级节点和 78 个参考点信息,进而凝练出智能化进程中限制和阻碍产
业工人发展的矛盾和困境:传统劳动岗位减少与职业转换难度增加之间的矛盾,劳动技能
2 ·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