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29
察掌握智能机器人具体工作情境,更加洞悉传统产业对智能机器人的性能需求,进而有针
对性地开发设计符合企业需求和工人期待的智能机器人,以人性化、易亲近的智能机器人
缓解产业工人劳动困境。
(四)传统产业工人自觉主动实现劳动技能转型升级,积极适应智能化进程。有企业
家说:“工人不会因为新设备的到来而被淘汰,而会因为不适应或不学习而被淘汰。” 面
〔 12〕
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困境,首先,工人要能突破传统劳动惯习,变革调适就业观念,主
动走出集中式、固定岗、全日制的工作习惯,接纳与习惯分布式、流动式、间歇性就业;
要积极主动适应 “人 +智能机器人”的劳动范式,发挥自己熟悉生产线工序、与智能机
器人联系密切的优势,从机器人创意设计、生产现场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确立适合自身
并符合未来就业趋势的职业生涯目标。其次,工人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和高校提供的各
种学习平台、培训机会,专研岗位技能,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有关人工智能的
新知识,努力成为能够独立操作、维修、养护智能机器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与传统产
业一起转型升级,在 “人机互补”中实现稳定就业;要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取代
工人情形尚未到来的缓冲期,努力发展和发挥自己作为人所独有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共情
力等独特优势,开发创造独特工作领域。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人在数据采集、数据计
算、存储记忆、数据推断等单项能力方面已超越人类,但综合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关于
情感、自主创新等领域,智能机器人短期内尚无法超越人类。因此,如果产业工人能够自
觉将工作领域从过去更多使用体力、智力领域转换到情感、意志领域,比如传统刺绣、生
活服务等 “创造性高” + “情绪智力”的工作,发挥人类创意、创新、创造的独有优势,
一定会有效突破劳动困境、获得领域广阔的就业空间。最后,工人要增强前瞻意识,自觉
在智能机器可能带来大量闲暇自由时间的背景下,筹划安排好悠闲自在、文明时尚的美好
生活,以迈向更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 1〕郝全洪. 新时代经济关键词 ( 2019)〔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9.
〔 2〕谭铁牛. 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J〕,求是,2019,( 4) .
〔 3〕〔美〕迈克斯·泰格马克. 生命 3. 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 M〕 . 汪婕舒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6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5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9.
〔 5〕王传宗. 机器人将带来的重大冲击与挑战 〔 J〕 . 系统工程,1984,( 1) .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 7〕刘盾,刘健,徐东波. 风险预测与忧患深思: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冲击与变革———哲学与伦理
的思考 〔 J〕 . 高教探索,2019,( 7) .
〔 8〕李海金. 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路径与机制:多维视角分析 〔 J〕 . 青海社会科学,2015,( 5) .
〔 9〕薛峰. 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影响研究 〔 D〕 . 上海师范大学,2020:145 - 146.
〔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 198.
〔 11〕赵文聘. 构建我国福利事业共建共享格局———基于国外构建公私伙伴关系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 J〕 . 青海社会科学,2019,( 03) .
〔 12〕郑杨. 机器人来了,产业工人怎么办?〔 N〕 . 经济日报,2014 - 06 - 30.
【责任编辑:董史烈】
2 · ·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