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23
党 政 研 究 2021 4
智能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工人劳动困境及其突破
潘 莉 俎 岩
〔摘要〕智能时代,人类劳动的具体形态、劳动自由度、劳动关系等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在传统产业智能化进程中,传统劳动岗位减少与职业转换难度增加之间、劳动技能要求日趋复
杂与部分现实劳动难度不断降低之间、人机关系异化和人际交往疏离与人的本质需求之间、收
入相对减少与按劳分配方式有待完善之间的矛盾,都使身处其中的产业工人面临诸多挑战和发
展困境,迫切需要政府部门、传统产业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及工人自身从多方面多维度努力突
破。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统产业工人;人类劳动形态;智能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F249.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8048 - ( 2021)04 -0122 -07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
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具备某些与人类相似感
〔 1〕
知、动作、协同能力的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机器人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机
器换人”的持续推进,在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使主要依靠体力
劳动的传统产业工人面临工作要求提高、就业机会减少、人际交往疏离、收入相对减低等
困境与挑战。深入探究智能化进程中具体劳动形态的变迁,全面认识传统产业工人所面临
的发展困境,从政府、企业、工人等多方面进行突破,对于化解智能化对传统产业工人的
冲击,推动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化进程中人类劳动形态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和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创新和进步,都会引发人类劳动形态的发展与变化。原
始社会石器的制造与使用,农业社会铁器的出现与改进,工业社会蒸汽机、发电机的发明
和创新,使人类从单纯依赖人力劳动向使用劳动工具的劳动形态转变,人类的生理肢体逐
渐被解放,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化,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目前,人类社会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形态变迁及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 JS2019AHZS0212)
〔作者简介〕潘莉,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俎岩,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09。
2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