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03
体单位可以是年、月、日等,比如有的是以 “(五)年”为单元,比如十二五、十三五和
十四五规划,“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以及各个领域的三年行动方
案等;也可以是以工作性质及其阶段为单元,比如根据月份来划定特定工作的阶段性任
务,如宣传动员阶段、组织落实阶段、全力攻坚阶段、巩固成果阶段、迎检评估阶段、提
档升级阶段等。不同的时间单元设定了特定的任务,明确了具体时间 (段)的功能承载,
有利于固定城市治理的相关要素,消除不必要的冗余时间,推动了时间资源的加速变现。
当然,更有效率地利用时间,也等于是增加了时间供给,这也就是接下来要探讨的。
(三)增加时间的供给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城市中的速度竞赛如火如荼,但时间资源的冲突也愈演愈
烈,其中主要后果是造成了时间资源的短缺性,普遍形成了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无论是对
于组织还是个人,现代城市治理节奏中经常面临的悖论是,一方面,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某
些毫无意义的地方,比如许多可有可无的环节或流程,增加了有限时间的低效率损耗,甚
至还带来了内卷化的焦虑和惶惑;另一方面,工作任务与时间资源严重不匹配,各方面深
陷于手忙脚乱的窘境,而不得不去 “拆东墙补西墙”,想方设法 “草船借箭”,增加时间
供给。由此,诸如 “ 5 + 2”“ 996”或 “白加黑”等加班加点现象,就直接反映出个人增加
时间供给的努力,人们通过压制、挤占或牺牲其他方面的时间而增加投入工作的时间总量。
实际上,在既定的时间尺度下,各种城市治理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内含了增加时间供给
的问题,具体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人们的通勤时间,增加生活和工作时间供给;打
造 “假日经济”或 “不夜城经济”,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弹性作息、错峰
休假或 “ 5 + X”(预约)服务等机制,让人们更好地安排个人活动,给了人们更多的可选
择时间。但在增加时间供给的目标下,城市治理的时间方案同时包含了加速和减速的内
容,其中从加速方面来说,公共交通系统的加速能增加个人的时间供给,但导致了城市运
行节奏的加速;从减速的方面来说,诸如严格实施带薪休假制度,让人们的身心得到适度
休养,实际上就是让人们可以慢下来享受生活。
(四)平衡历史和未来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阶段性。城市处于过去和未来之间,既传承
着悠久的历史,也指向遥远的未来。就历史而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民族文化和
情感记忆的载体,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持续进步和发展
的重要软资源。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治理必须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
发展、西方与本土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历史文化的发展,注重延续历史文脉,打造独特
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同样重要的是,城市治理必须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
思维,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为子孙后代的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文化是城市的根,是在长期的演变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东西。没有文化的城市,必然
是浅薄的,也是没有未来的。放宽考察城市的时间跨度可以看到,城市治理也内在地包含
了特定的时间体系、时间偏好和节点安排,必须要平衡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城
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城市治理不同的主张及其实践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特定的时间关
切,比如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保护历史文物以及老旧社区改造等,都必须要细
致地审视城市的时间谱系,理顺和优化城市演进的时间轴,为城市发展寻找特定的时空方
位,创造更加良好的软环境。否则,漠视历史文化,缺乏精神追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
展,城市治理就会荒腔走板,进退失当。这也从更深层次规定了城市治理的时间意识。
0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