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02
器工业品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开始怀念那些耗费很长时间精心制作的手工艺
品;当快餐成为工薪阶层工作日的标配,人们也更多地期望在家里品尝温暖可口的家常
饭;当 996 的节奏已经裹挟了身体和心灵,人们也期待能够轻松惬意地在绿道上闲庭信
步;习惯于私家车出行的上班族,也越来越多地选择骑行运动;政府部门也抛弃大干快上
的传统,从共建共治共享的方案中寻求治理之道……慢下来,回归理性,寻找文化,找到
生活,听从内心,成为城市治理的时代强音。
速度是时间的函数,时间是速度的标尺,集中体现于对空间的征服。城市治理的速度
是指城市治理过程对于时间的支配、协调和控制所形成的城市属性。时间是可精准控制的
要素,可以细分和拆解,也可以延展和缩短等,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循环利用的工具。对
于现代城市来说,快有快的理由,加速可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慢有慢的必要,减速
可以增进社会的理性和从容。而且,城市的速度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铁板一块的,加速
与减速都是城市治理时间策略的直接体现,是城市治理必须要应对和处理的问题。那么城
市治理究竟如何通过时间工具来规划、设计、安排和协调城市活动呢,是如何协调城市运
行的节奏的呢,是如何平衡城市的加速与减速的呢?
(一)重新设定时间
人类活动都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城市治理也是特殊的时空现象。作为解决城市社会各
种问题的实践活动,城市治理广泛地运用时间工具来规范和调节城市的活动,其中最常见
的活动就是重新设计和定义时间。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以时间定义空间,如 10 /
15 分钟生活圈 (服务圈)和 1 小时都市圈等,重新划定城市治理的界面及其边界;其次,
设定城市各项活动的起止时间,比如市场开放关闭的时间、地铁运行的起止时间、公共场
馆开放关闭的时间、调整公共服务的便民时间等;最后,根据城市举办的重要活动来设定
城市治理的节奏,比如根据创建文明城市或举办重大赛事等活动来按部就班地推进城市相
关领域的综合治理,根据重大活动调整城市的工作、休假以及通勤制度等。
重新设定时间实际上是城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定义时间的社会属性,给具体的
时间打上特定的标签。重新设定时间是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活动,决定了社会活动的空间及
其节奏,比如城市政府专门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放宽晚间 20 时至 24 时的相关
摆卖管制,从而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个别城市星期六继续开放行政服务窗
口,以方便市民利用周六来办理相关手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这其中既有加速的含
义,比如建立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加快了行政审批的节奏;也包含了减速的内容,比如
建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减少了现场服务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重新设定时间赋予城
市决策者权威性地安排和协调社会活动的权力,比如规定外地车牌的限行时间也是调整和
设定城市秩序的重要方法。
(二)细致切分时间
效率的本质就是计算单位时间的产出数量,因此加速的实质就是增加活动的密度,比
如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有效时间的消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形成更多
的产出,这也同时意味着时间单元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可以对时间进行更为细致的切分,
安排和分配明确的用途。同样的逻辑,正是通过对时间的细分,赋予时间以特定的功用,
城市治理的各项活动变得更加紧凑密集,从而推动了城市活动的加速,也带来了高度紧张
的感受。比如地铁的运行可以精确到秒,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车次;行政审批严格按照
比如 48 小时来操作,就可以减少敷衍和拖延等;为市民热线设置流畅而有序的闭环管理
流程,就可以使问题及时地得到处置。
这里的时间切分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类型,尤其是切分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不相同的,具
0 ·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