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63
“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监察机构和党内外各项监督制度一度被弱化乃至取消,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巡视制度建设处于不进则退的态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更加重视,党内监督也得到关注,但巡视工作仍然没有作为
党内监督的重点。苏东剧变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党更加关注党自
身建设,认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 ,更加强调通
〔 3〕
过制度建设来推进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
3.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恢复发展阶段。虽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
的历史任务,但直至 1983 年 “整党”工作时巡视制度才被重新提出并加以运用,而正式
开启恢复与重建巡视制度则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央和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向各级、各部门派出巡视小组的要求,并为巡视工作的开展进行
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 1996 年到 1998 年,中央纪委先后派出了七批巡视组,对 18 个省
和中央国家机关进行巡视;1999 年中央组织了 “三讲”教育专项巡视组到各地区部门进
行巡视;2001 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派出了三批巡视组,对八个省、区进行了巡
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的重大决策,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
行)》将巡视监督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大制度之一。党的十七大则首次将巡视工作作为一
项重要制度写入党章。纵览十六大至十八大间,中央不仅批准设立巡视工作办公室,作为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地方也建立了巡视工作机构,
积极推进了各个层面的巡视工作。在中央层面,2003 年 5 月组建了五个地方巡视组对 31
个省 (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巡视;2004 年 3 月组建了金融巡视组对中央管
理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巡视;2006 年 3 月和 2007 年 3 月组建了三个企业巡视组对
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进行巡视;2007 年 6 月组建了两个中央国家机关巡视组对部分中央国
家机关开展巡视;2008 年中央又批复同意增设 5 个巡视组,从而使中央巡视组达到 10 个,
6 个组负责地方巡视,4 个组负责企业、金融巡视。与中央巡视相对应,2004 年至 2007
年,全国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共组建了 121 个巡视组,积极推进省
级巡视工作。为了推进巡视工作规范化,这一时段也注重了制度建设。2009 年 7 月,中
央颁布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试行)》,2010 年中央先后出台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
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 《中央巡视组工作规则 (试
行)》以及 《关于被巡视地区、单位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四个法规
文件,使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的特点
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并日渐成熟。纵观
这一时段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从巡视主体、巡视内容、巡视手段、发
展历程方面,呈现出如下四个方面特点。
1. 巡视主体的权威性。就巡视机构人员设置特征看,中国共产党巡视机构与人员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立初期,各类特派员、巡视员都由除
支部之外党的各级组织授权,授权之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从文件中看,1928 年关于巡视员规定就曾明确其独立性 “巡视员非在非常时机并得到派
出党部之许可,不能参加下级党部之委员会为委员” “有权改组以下各级党部”,对于党
内纠纷,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并征得上级党部同意后 “予以解决”。 1931 年的 《中央巡
〔 4〕
视条例》规定巡视员为 “中央对各地党部考察和指导工作的全权代表”“组织上,巡视员
有加强和改造各地党部的任务” 。从实践中看,中央监委会首任主席王荷波曾任中央特
〔 5〕
2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