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61

党 政 研 究  2020 4






                            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


                                            进程、特点与评判






                                                        于学强







                      〔摘要〕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经历初步创制、中断破坏、恢复发展三阶段,
                  呈现出巡视主体的权威性、巡视内容的扩展性、巡视手段的独特性、制度发展的起伏性四方面
                  特征。全面客观地认识分析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
                  以评判:巡视成果显著与巡视工作不聚焦并存;巡视范围广与巡视未全覆盖并存;巡视中上层
                  监管强与基层监管不到位并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十八大前;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0)04 - 0060 - 0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是建立在历史,尤其是自身发展史的基础之上的,也
             是在客观评判既往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全面展示和研究十八大前巡视制度
             建设,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评析,对于推进新时代巡视制度建设科学化有积极意义。

                 一、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吸收传统政治社会中巡视监察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
             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巡视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进程,在党的十八大之前
             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大致经历初步创制、中断破坏、恢复发展三阶段:
                  1.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初步创制阶段。从诞生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当时是体制
             外政党,是以打破旧世界的姿态出现的。在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受到各方面政治势力的
             挤压,没有公开有序开展组织活动和制度建设的政治空间,只有在实施严格集中化领导条
             件下开展秘密活动,才有更大生存可能和发展机遇。不仅如此,由于中共二大加入共产国
             际,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组织体系和活动机制又深受苏共和共产国际的影响。苏共的中央巡
             视员制度,共产国际派遣巡视员直接领导中国革命,以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巡视主体、内
             容、方法的建议等,都不同程度地成为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巡视制度创建与探索的外部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 18BDJ036)
                 〔作者简介〕于学强,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  聊城  252059。
                  0 ·  ·
                 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