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59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
键一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
则》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制度治党更是上升为全党共识。目前,“党内潜规
则”“牛栏关猫”等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明显,制度治党仍需要继续完善党内法规建设,
构建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在内的高效权威且科学规范的党内法规制
度体系,切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看得见能管用的抓手。
第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需要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
以自行。”思想建党是制度建党的灵魂,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制度保障,两者刚柔并济,
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就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
的实践要求作出了明确表述:“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
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思想建党
〔 7〕
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这不仅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
论的丰富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一步,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就要跟上一步,而
保证宣传教育跟上形势和要求的重要途径就是靠制度建设。
(二)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制度的执行力。目前,提高制度执行力可以从补短板、强谋划,强
化制度意识,加强监管等方面抓起。
第一,补齐制度短板,科学谋划结构合理的制度体系。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的制度体
系是增强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可操作性的首要环节。邓小平对制度的重要性曾做过精准
的论述,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正是在此意义上,制度的长远规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
〔 8〕
要本着 “周延于法,于事简便”的原则,设计要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在持续的动态过
程中进行制度创新性发展,随着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要求的变化而对制度结构进行
改革与调整,才能始终保证制度在执行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第二,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制度是起着长远性、全局性、规范性的作用。
在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方面,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引领者又是推动者。从目前情况
来看,广大党员在严格遵守制度的思想观念方面总体是好的,但也部分存在着对制度缺乏
敬畏感,缺乏制度的执行力,对制度的执行避难就易,消极回避等问题。因此,各级领导
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尊崇意识、执行意识 ,必须带头遵规守制,严守法度,自我约束,
〔 9〕
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示范带头的 “头雁”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第
一责任人职责,习惯于在 “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真正做到锤炼本领,让制度生威。
第三,对制度的执行力度要进行监督和考评。除制度本身需要结构合理、运行顺畅
外,还需要辅助性的配套机制来保证其实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需要及时加强监管测
评。同时 “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例外,防止 ‘破窗效应’,对违规违
纪、破坏制度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针对受
〔 10〕
传统 “熟人社会”的思维惯性导致的制度意识薄弱,大搞面子文化、搞特权,习惯于按
照领导指示办事的现象以至对制度的执行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等弱化制度治党效果的
现象,必须投入极大精力,加大考核力度,对具体责任人要问责到位。同时构筑起集细
化、量化、规范化于一体的违规行为观测、纠正、惩处机制,才能确保党内各项规章制度
成为硬性约束。
(三)制度治党要凸显人民价值导向
制度治党是最长久、最稳定、最有效的治党方式,不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经得
8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