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17

化解决方案 (发展战略规划)水平如何,能否在历史性检验过程中交出高分答卷,是必
             然延续的中国 “地方政府竞争”中无法回避的重大事项。其中的基本要领,是把 “有效
             市场”与 “有为、有限政府”成功结合的 “守正出奇”,以实现超常规高质量 “追赶 -赶
             超”现代化发展战略。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找到一个 “通用模式”来套用。制定本地的高水平定制
             化解决方案,应积极吸引专门人才的智力贡献,“引入头脑支援”,即以课题研究、国内
             国际专家论证等方式 “购买智力服务”,为我所用。
                  同时还应提到,在各地注重以新基建为重要内容的 “定制化解决方案”中,需处理
             好新基建、老基建的关系。在不少场景下,概念上可区分的这两类基建必然发生重叠和协
             调呼应的问题。试想,已在加快发行进度的地方专项债和将发行的特别国债可用资金,对
             应的项目都是公共工程、基础设施等等,但如说这些公共工程、基础设施里,完全是旧基
             建那可未必,有些新区、增长极区域,已经在原专项强项目上就包含着新基建的内容了。
             那么在特别国债筹集资金以后,更多的重点,会放在主打新基建这个支持我们高质量发
             展、升级发展的投资事项上,但也不能说它一点就不涉及旁边的一些什么老基建,因为这

             些新基建可能在物理形态上跟旁边的传统基建是打成一片的。比如,中央强调的支持 5G
             的这样一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它集中在一个新的开发区,这里面还有数据中心,还有其他
             的人工智能开发中心等等,这都叫新基建,但是这个开发区一旦成了气候,周边的房地产
             是不是会顺应着进入一个跟着发展的向上的发展过程?这个一般配套的这些房地产,以及
             架桥、修路等等,被人认为是老基建,却不能否定它们有其重要的不可缺失的配套作用,
             那么资金上不可能截然划开说,我们要做的这些发展事项一刀两断,专项地方债就只做老
             基建,特别国债就只做新基建,现实是做不到这样截然分明的。新基建投资可能会带动着
             周边的一些项目跟进,跟进的时候也不排除调剂使用、结合使用,有的时候是拼盘项目,
             有的时候是打包项目,这些事情总体来说是形成一定的重点,在各个具体的场景下需要有
             它们一定的协调配合,甚至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将是实际生活中要发生的具体情
             况。


                                                                                    【责任编辑:刘彦武】



                            复工达产与 “一带一路”:稳定全球


                                                供应链产业链






                                                        陈甬军





                      〔摘要〕随着全球供应链体系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化数十年以来建立起的全球国际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 “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19VDL004)
                 〔作者简介〕陈甬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
                            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872。
                  6 ·  ·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