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14

终端消费。
                  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在 2019 年已达到一万美元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可比口径,这
             已是在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上半区。如果我国未来 5 年至 8 年仍可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人均国民收入有望冲过 1. 3 - 1. 4 万美元的门槛而坐稳高收入经济体的交椅。但这个 “冲
             关”从全球统计现象来看,过去 70 年左右时间段上,成功率仅有十分之一,是绝大多数
             经济体未能成功跨越的一道大坎,对于追求现代化 “和平崛起”的中国,这也将成为一
             个历史性的考验。为使我国在已成为 “世界工厂”的发展基础上,避免出现中低端竞争
             不过发展中经济体的低劳动成本,高端竞争不过发达经济体的高科技、高附加值比较优势
             的 “夹心”窘境,必须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方式转型的高
             质量发展。
                  着眼长远,加快新基建将以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
             转型,实现高质量升级发展。一是为万物互联奠定新基础。信息网络高速移动互联正在发
             展并向传统基础设施渗透延伸,形成万物互联、数据智能的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以信息流
             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二是融合引
             领拓展新空间。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蕴涵巨大的发展潜力。测算表明,部分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比重已经超过 50%;我国
             数字经济 2018 年名义增长 20. 9%,远超同期 GDP 增速,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7. 9%。
             三是创新驱动打造新动能。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快与先进制
             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交叉融合,引发群体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经济增长持续注
             入强劲动能。四是转型升级实现新变革。回顾历史,铁路、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支撑了
             分别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为特征的三次工业革命,新型基础设施则将助力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依托。
                  所以,新基建是以 “新经济”推动和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形成发展后劲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达成 “新的两步走”现代化目标的极为重大的战略举措。


                  三、新基建在中国具备大作为的空间
                  总体而言,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一个经济总量排在世界十余位、人均国民收入排
             在世界一百多位的落后大国,迅速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收
             入经济体上半区 ( 2019 年升高至 1 万美元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但客观地评价,
             几十年高歌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已成 “世界工厂”的中国,还未能具备引领科技创新世界
             潮流的高端能力和前沿水平,要想从 “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新境界
             接近,必须义无反顾地告别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打开 “科技第一生产力”
             发挥乘数效应的空间,使信息革命前沿的数字科技的开发和运用,逐步上升到世界领先状
             态。这也是中国进一步 “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以新基建支持这种发展,我国具备大有作为的空间:
                  ———如果对中国的工业化作总体评价,我们还只是走到了从中期向中后期与后期转变
             的阶段;工业化进程必然推进和伴随的城镇化,考虑到无欠账的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才仅为 44%左右,那么真实城镇化水平充其量在 50%上下,未来还有 20 个百分点左右的
             城镇化快速上升空间;一年上升一个百分点,也还要走二十年才达到国际经验表明的告别
             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的拐点 70%以上。
                  ———与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市场化、国际化,将强有力地继续解放
             生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潜力空间的不断释放,表现为今后数十年内中国不断追赶、
             志在赶超的经济成长性。
                  ———现今时代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还必须插上高科技化 (即人们常
             说的 “信息化”)的翅膀,那么在急起直追的超常规发展中,中国再也不可错失新技术革
                                                                                                       3 ·  ·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