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40
一、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主体之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这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
〔 2〕
向和提供了遵循。“人”作为国家党政工作的行为主体,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国家治
理现代化发挥了核心作用。城市社区支部通过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及其带领的党员队伍将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社区。因此,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及其党员
队伍是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主体,这就构成了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主体之维。可
以说,在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过程中,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以及社区党员的构成状况和功能
发挥直接影响着支部建设质量的提升。
(一)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抓支部关键就是要抓书记。支部书记是支部的 “一把手”,书记政治素质的优良与否
和个人能力高低如何,直接关乎城市社区支部建设的质量好坏。
第一,政治素养。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为 “一把
手”的支部书记,是支部工作的 “领路人”,这就要求支部书记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要
将 “讲政治”摆在首位。普遍而言,绝大部分支部书记能将支部的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
但也存在一些支部书记 “不懂政治”和 “放低政治标准”的行为,这无疑导致支部在社
区公共事务管理中主导权的 “缺失”及其地位的 “去核心化”。此外,还有一些书记将党
建工作仅仅当作职业来谋划,没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心,不能秉持一颗 “为人民
服务”“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心来对待工作,导致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的执政理念无法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
第二,个人能力。支部书记驾驭社区党建的能力素养和本领本事是支部建设质量的关
键因素。一些支部书记开展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能力不足,这是影响城市社区
支部建设质量的重要肇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支部书记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复杂性认识
不足,不能及时发现社区的新情况新问题、处置突发状况不到位,从事社区党建工作有力
不从心之感。二是有些支部书记对社区党建的前瞻性发展走势看不清、把不准,存在着
“选择性应付”的被动局面。三是有些支部书记无法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工作进行深度
融合、用力不到位,导致社区治理中出现党建工作的显著错位、失位、缺位。四是有些支
部书记在推进社区党建的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五是有
〔 3〕
的书记遇到问题时,缺乏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导致班子软弱涣散、不团结、
战斗力不强。
(二)支部队伍的 “兼职化”、“年轻化”和 “多元化”
当前,城市社区支部队伍呈现出 “兼职化”、 “年轻化”和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
其一,支部人员的 “兼职化”。在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下,引进退休党
员、退伍军人以及有着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到社区从事支部兼职工作,已经成
为一种流行的基层党组织人员配备模式。支部兼职人员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社区
治理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能。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个别兼职人员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支
部建设中,这样就造成了支部人员队伍 “内聚力”的减弱,从而不利于提高社区支部的
建设质量。
其二,支部人员的 “年轻化”。随着现代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
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不再是 “婆婆妈妈”的 “主战场”,具有高学历的
“新鲜血液”注入到社区,支部人员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9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