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25
自身逻辑行事,都只考虑自身的 “利益”,结果给民众和社会带来了灾害性风险和结果。
究其原因,每一个决策主体在进行决策时,都失去了价值关怀和坚守,缺乏利他主义精
神,对事实进行 “选择性”描述和分析,给其他决策者传递 “偏差性”信息,最终导致
整个决策系统的 “溃败”和 “失灵”。
1. 第一道防线:吃野味者的决策逻辑
根据当前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随后人传染人,再次从社区
到地方,从地方到国家,从国家到全球。因此,产生和阻断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是由个人建
立的,个人是否能够拒绝野味,是能否阻断病毒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关键。事实上,
2003 年的 SARS 也是病毒由动物传染给人,这与人吃野味的习惯分不开。
人为什么会作出吃野味的决策?这既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也与他们对吃野味的后
果分析有关。吃野味有时候会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野味会有营养,野味与美味联系在
一起,野味是重要的药材,对人有延年益寿的作用等。再加上人的好奇心,这使得野味对
于很多人有吸引力。一旦市场为这种需求提供供给,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之下,无论是吃野
味,还是出售野味都不会付出太多代价,这会使得吃野味成为一种 “时髦”。吃野味既会
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还会传播病毒,最终导致疫情爆发。
因此,要让个人自觉选择拒绝野味,注重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这成为疫情防控的第
一道防线。很显然,武汉市在这一道防线上失败,是疫情爆发的导火索。事实上,武汉市
在首次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发现这些病例都暴露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而该市场
是在发现新冠肺炎一个月后才正式关闭的。
2. 第二道防线:医生的决策逻辑
当第一道防线失败时,病毒会从动物传染给个人,并且很可能发生人传染人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看门人”角色。一般而言,当人生病时,会
去医院治疗。在医院救治时,对于是否是由于病毒引起,以及病毒是否会传染,这些都是
未知的,都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分析。因此,医生的决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他们是否科学收集信息,并且及时作出判断,直接关系对事情的定性。对于事实要
素而言,医生有比较优势,对于价值要素,这涉及医生自身的选择和判断,但是外界的环
境会对医生决策产生影响。
从现在的回溯性分析看,武汉的医生在 12 月已经感受到新冠肺炎可能是一种传染病,
需要慎重对待。这里有几个来源:
一个是新华社 2020 年 1 月 31 日对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采访,从上面信息
看,2019 年 12 月 29 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首批 7 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位于武汉三环外
的金银潭医院,第二天他紧急布置腾退病房,抽调更多医疗力量,新开两个病区,转入
80 多名病人;
另一个是 2020 年 1 月 1 日,武汉市公安机关发布信息,8 名散布 “谣言者”被依法
训诫,事后看这 8 名所谓的 “网民”是医生,他们通过这三个微信群 “造谣传谣”:武汉
大学临床医学 04 级群、武汉协和医院红会神经内科群、肿瘤中心群。从处理的医生李文
亮口述看,他于 2019 年 12 月 30 日在同学群中根据拿到的一个病例,发布 “确诊了 7 例
SARS”,随后两天后就被武汉市公安机关处罚,并且上了新闻联播。
从这些信息看,医生已经通过临床的直觉和经验感受到 “传染病”的可能,尽管对
其病理、来源、传播途径并不清晰。遗憾的是,医生的直觉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和重视,反
而还使得其他在一线的医生不再敢发布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
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林羽回忆说,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市的策略都是 ‘冷处理’。
4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