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20

一无关联认知、二无判断信息、三无介入渠道、四无参与热情、五无评价意愿,结果本应
             成为现代外交重要渠道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便难有起色。
                  第三,中国外交需要确立大战略与具体策略的贯通性机制。在大战略上,尤其是在远
             期战略上,也许道义理想主义可以暂列其位。但如何在全局、长远和深层上的取胜到来之
             前,稳扎稳打,赢得应当或可以赢得的外交竞合局面,则是中国在外交上要考虑的重点。
             对此,时殷弘指出的中国需要避免战略透支,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论题。所谓战略透
             支,就是国家的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资源的严重失衡———目的过于宏大,以至于手段无法
             跟进;目标太过众多,以至于资源明显匮乏。时殷弘明确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显著
             成就之后,近期 “开辟或固化了那么多 ‘新战场’或 ‘新战线’,但其中没有哪一个短期
             内是能够定胜负的。因此,中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同时从事多项或多线 ‘战斗’。从战略
             常理来说,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局面。如果注重两条基本的轨迹,即中国经济在近两三年
             缓慢但顽固地持续下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介入和海外扩展急剧增长,那么情况就可能
             更值得忧虑。打个比方,中国的 ‘存款’大概正在缓慢但顽固地相对减少,而中国的支
             出却在相当急剧地增加。因此,根本的 ‘战略透支’的风险或许正在上升”。为此,他强
             调,“中国成为伟大的世界强国是一项需要数代人前仆后继、经久努力才能够真正完成的
             伟业,每一代人可能获取的最好成就何在?就在于大致完成他们处于其中的每个历史性阶
             段的基本任务”。 这与笔者前述信守道义理想主义的全局性、长远性、深层性价值,与
                               〔 19〕
             处理好目前中国外交的复杂事务之间的有序关联,在宗旨上完全是一致的。
                  可以说,基于中国目前的国际环境,中国道义理想主义的外交思维需要做出一些校
             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处理外交事务的基本行为准则。
                  首先,我们必须为外交事务进行政治脱敏。外交事务非常复杂,在社会要素对应性上
             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科技诸方面,都有外交事务作为的空间。尤为重要
             的外交领域,当是国家间的政治往来。在外交形式上,则有官方外交、权力外交、公共外
             交、民间外交种种形式。但如前所述,其中重要的外交形式,当然是国家权力之间的外交
             往来。在外交被作为极为严肃的国家政治事务的情况下,外交的开展就变成了高度敏感的政
             治事宜。但这不利于外交活动的活跃展开。因此必须为外交事务进行政治脱敏,使中国可以
             在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氛围的其他国
             家打交道的时候,逐渐形成一种务实的逻辑。在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和地区的外交
             活动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相对而言,在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亚洲其他国家、非洲、美
             洲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政治上的脱敏需求就不那么强烈。这当然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处
             境、中西关系、革命格局、阵营选择、对立记忆、国际认同等等因素复杂交错联系在一起。
                  政治脱敏,就是要以复杂性的全球化思维应对国际政治问题,而不是以一个简单草率
             的政治价值属性来轻易划出一个敌我阵营。政治脱敏,就是不要把政治当成你死我活这种
             对立性强的游戏。对国际社会来说,不同国家之间的摩擦、冲突与对立必不可免。但相
             倚、合作与妥协,更是必不可少。诉诸国际规则,进行马拉松式的谈判,呵护合作契机、
             寻求共赢结果,是必须守持的外交信念。外交活动中切忌一遇冲突、一退到底,认定战争
             不可避免,认定只能你死我活。今日中国流行的、对待中外关系,尤其是对待与中国有冲
             突的国家的关系时随时浮出的 “不免一战”话语,就是政治未能脱敏情况下的冲动性话
             语,这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与人友好相处是不利的。中国要免于口号外交。政治脱敏就是要
             口号脱敏,叫嚣口号对外交事务的妥善处置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其次,需要确立 “他者”的思维。在道义理想主义的传统思维中,中国确立起了出
             自自我道德立意的思维与行为进路,“他者”便成为这种外交思维的陪衬,可有可无。以
                                                                                                       9 ·  ·
                                                                                                      1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