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22
党 政 研 究 2020 1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新时代发展主题的确立
王 艳 余金成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向 “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变,标志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主题将因此调整:新时代发展目标从 “满足生存需要”变为 “满
足发展需要”;新时代发展机制从 “初始市场形态”变为 “完善市场形态”;新时代发展动力
从 “多元主体模式”变为 “全元主体模式”。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发展主题;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0)01 - 0021 - 08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解读这一论断,关键在于抓住 “新的历史方位”
的 “划时代”意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趋势层面对其所引发的发展主题变化予以
认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这需要若干代人的接续奋斗,客观上
将经历前后相继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体现了系列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
变,直接影响到发展主题的内涵变化,表现为发展目标、发展机制、发展动力的重要调整。
一、新时代发展目标从满足生存需要向满足发展需要转变
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基本上都采用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对主要矛盾提法的调整,反映了时代
条件演变和改革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决定性作用。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转折
首先,在 “两制关系”中取得了政治主动权。20 世纪中叶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思想研究” ( TJKS16 - 001Q);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 2018 年校院科研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论述研
究”( DXWTKT1807)
〔作者简介〕王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科学社会主义
教研部讲师,博士,天津 300191;
余金成,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387。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