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26

义”的号召,客观上强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本本主义方式的遵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夕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到底是什么关系?作为替代
             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究竟处在什么阶段,不能只看自身发展状况,还要看资本主义发展
             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命题之所以提出,除了诸多其他原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资
             本主义先于社会主义实现了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生存需要层面做到了按
             需分配。这使社会主义不得不重新考虑真正社会主义的门槛,应该是达到资本主义已经达
             到的这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 “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所谓 “不够格”就是在没
             有达到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之前是无从谈起对其 “超越”的。
                  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应该达到了资本主义提供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水平。虽然双
             方在具体标准上还有所差别,但是,鉴于生存需要之间某种相似性,这个方面争议应该不
             大。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不仅仅是达到资本主义给民众提供的发展水平,还必须有所超
             越。按照这一理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即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属于这种超越。
             按理说,这已经是典型的社会主义,不再需要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命题了。但是,要
             完全实现 “够格”,部分超越不行,还必须全面超越。后者意味着,即便我们已经实现了
             与资本主义中等发达国家的并列甚至有所超越,但还没有实现对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超
             越,就不能轻言放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法。目前,最大挑战是如何看待 “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如果已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说成初级阶
             段,逻辑上无法自洽。邓小平曾指出:“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 4〕
                  因此,当十九大规划 “两个十五年”发展目标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
             候,再说社会主义 “不够格”就不合逻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将走出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是一种必然的事情。那么,届时还要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
             否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绑定状态解脱出来,继续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经济体制作
             用?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对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 “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 。
                                                                                                        〔 5〕
             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因对劳动持续激励而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除了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之外,增加了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机制,展示了更为
             广阔的解放劳动的视野,提供了市场经济最新形态,呈现为市场经济最高度阶段。劳动方
             式脑力化将经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前者将直通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对于社会分工状态下的劳动而言,资源配置是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如果说,一切劳
             动都是分工劳动的话,那么,所有分工劳动的最佳状态都取决于能否形成一种最为合理的
             资源配置局面。这不仅意味着分工过程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且意味着分工之间资源配置的
             优化。国家之所以成为一种需要,与其说针对后者,不如说同时针对了前者:行业分工之
             间关系决定着企业分工关系,企业管理可以掌控企业分工关系并在一定程度影响到行业分
             工关系,但是,要从整体上解决资源配置优化问题,非国家莫属。
                  国家承担了宏观资源配置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价值观宣示、规则制定、政策推出,
             都是对资源配置的宏观操作。宏观层面资源配置针对的是配置理念、配置目标、配置原
             则,对整体资源配置发挥着主导性、引领性作用。说到底,这仍然属于一种秩序设置和维
             护。国家就是为了形成并维护分工和分配秩序,国家之所以需要法治和德治并行,就是为

                                                                                                       5 ·  ·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