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28

不同,些许差别完全在人们可以容许范围内。那种看起来显著不同的劳动能力,是社会布
             局结果,后者夸大了人们劳动能力差别。斯密认为,人们天赋才能差别与其说是分工的原
             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一观点。
                  真实的历史过程是:从生物进化水平意义上,人们劳动能力的差别并不大,建立在先
             天禀赋和后天际遇差别基础上的个体不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从社会竞争角度
             看,这种并不显著差别却恰恰是拉开劳动能力差距的起点,劳动者之间比较往往从这种微
             小差别开始,民间所谓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讲的就是这一意思。在优质资源匮乏
             条件下,较小差别或许就是决定分工归属的唯一原因,但是,由于分工本身所掌控资源条
             件不同,较小能力差别所获得发展条件就会显著不同,致使不同分工岗位劳动者所拥有能
             力水平逐渐拉开,以至于最后导致所谓 “夏虫不可以语冰”,形成天差地别。
                  社会主义牵手市场经济,继承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找到了激励劳
             动最佳机制,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要求。即便社会主义摆脱了贫困,从追求 “基本生
             活需要”转向 “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意味着重返计划经济,而是要继续沿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道路坚定走下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了拟劳动培育环节,使发展动力转变为全元主体模式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所谓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针对了生产条件或发展条件的
             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这意味着,要获得优质发展条件仍然需要通过竞争,社会竞争前移已
             经成为普遍趋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变成最具蛊惑人心的口号。这一现象的正面效
             应是国人把消费开支大量转移到教育投入上,使拟劳动环节成为竞争前沿,从长远看,将
             是中华民族幸事。但是,代价巨大,有几代人被拖入这种教育资源竞争中,使无数人为之
             疲于奔命,这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实现复兴之梦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作为家庭行为,
             是人们对市场竞争的反映,它显著地裹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主义理念,把个体生命绑
             定在子女身上。人们还不能准确地预料此举的真正后果,但是,像一切社会现象一样,它
             既然发生,肯定具有某种合理性,它既然存在,肯定有某种负面作用。
                  市场 “看不见的手”引导的民间这种资源配置努力,对教育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
             幼儿园短缺已经构成一种社会压力,是民生谋划需要面对的难题。随之的中小学教育,人
             们正在设法采取摇号方式体现择校方面的公平。这种急剧膨胀的需要,正在成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一种独有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继承了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起决定性作
             用,又推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了人类对劳动激励的做法,展示了对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超越的前景。现在看来,两种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权力作用不同: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扮演 “守夜人”角色,并不进入市场本身,仅仅在出现经济危机的
             时候,才介入市场,改扮 “消防员”角色,一旦事了,随即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既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政府发挥一般作用,作为 “维护者”稳定市场竞争秩序,同时
             又体现社会主义的初心使命,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作为 “解放者”帮助穷人提高劳动能
             力,在市场竞争机制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的持续激励,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劳动方式脑力
             化,使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水到渠成。在经济全球化和交往信息化时代,不仅在实体经济层
             面,生产实现了互联互通,而且在信息交往方面,也做到了互动共享。直至今日,人类才
             能察觉到:自然界赋予人类理性是一笔最大资源,其精神成果的可无限复制性,将因劳动
             方式脑力化而淡化乃至消除彼此对抗。一旦所有劳动者都把劳动成果交付社会,并共享社
             会所拥有一切劳动成果的时候,共产主义就将成为最为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将同时成为最

                                                                                                       7 ·  ·
                                                                                                      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