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35

〔关键词〕组织力;动态能力;运行能力;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19)05 - 0034 - 08



                 当今社会,社会秩序不断调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需求层
             次不断升级,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新时代,给党组织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
             有的挑战。在这个激烈竞争和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环境下,有的地方党组织建设卓有成效,
             成为全国典型,而有的地方党组织则处于虚化、弱化、边缘化等涣散状态。这说明,仅仅
             通过党的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政治 “软”指标的提升还不够,因为在急速变化的社会
             环境下党组织的核心能力 (静态能力),即政治属性和制度依赖,往往使党组织陷入 “惯
             性陷阱”或 “核心能力刚性”的不利局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党组织在同样动
             荡的社会环境下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实际上党组织的良性运行不仅依赖于起根本性作
             用、处于静态的政治组织力,还有赖于从管理层面打造良好的动态能力,形成管理组织
             力。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高效有序配置,使党组织能量不致静置耗散,从而增强党
             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那么,动态能力如何调整和
             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作为微观能动主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实现
             党的组织力提升的?本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在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从管理学角度
             阐释动态能力的含义;( 2)解释领导干部作为微观能动主体在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中的
             作用;( 3)构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框架,分析动态能力如何调整和提升党组织的
             运行能力。

                 一、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可行性

                  动态能力是战略管理领域使用的一个重要词汇,是相对于组织的核心能力 (也称静态
             能力)而言的一个概念。在超竞争环境下,随着组织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
             的一些局限性,即核心刚性的问题浮现出来,它使组织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核心刚性来
             自于核心能力的惯性,当组织经过多年的资源与能力的整合积累形成核心能力时,它可能
             会不自主地排斥组织其他的能力,从而阻碍组织的发展。导致超竞争环境中组织核心能力
             的矛盾出现了,一方面组织核心能力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另一方面组织原有的核心能

             力有可能成为阻碍组织发展的一个包袱。为了打破静态的能力理论研究局限,20 世纪 90
             年代,动态能力 ( 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得到了发展和重视。在继承和发展资源基础
             理论的基础上,1994 年提斯等人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随着外部环境动态性特征的日
             益增强而获得了学术界愈来愈多的关注。
                  动态能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提法,都围绕 “动态环境中组织如何获取竞
             争优势”“组织怎样才能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这一核心内容对动态能力进行界定,代表性
             观点有以下几种。提斯等 ( Teece & Pisano,1994)提出,动态能力是 “组织整合、建立
             以及重构组织内外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艾森哈特 ( Eisenhardt)和马丁
                                                                      〔 1〕
             ( Martin)2000 年提出动态能力是 “组织通过获取、释放、整合或重置自己的资源来应对
             环境的变化,或凭借战略惯例不断更新资源配置,以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 。左罗和温
                                                                                             〔 2〕
             特 ( Zollo & Winter,2002)提出动态能力是 “一种稳定的集体活动的学习模式”,“能使
             组织通过系统创造或调整运行规则来提升组织自身效率” 。温特 ( Winter)于 2003 年继
                                                                         〔 3〕
             续提出 “动态能力是组织拓展、调整或创造常规能力的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能力” 。
                                                                                                        〔 4〕
                  以上定义虽然 “各位学者的角度不同,但环境的动态性是动态能力概念的出发点”。
                                                                                                       5 ·  ·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