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37
利用其他社会资本和技术、专门知识、信息系统和管理者与群众间的信任的耦合机制来进
行配置。在面临环境的革命性变化时,就需要保持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的适应性调
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
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化,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么,党的组
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障碍我们党的
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我们党之所以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我们
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从来不受任何死的公式所束缚,而且从来不把党的组织形式以至任
何组织形式,看成是不可改变的公式,我们能够根据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具体条件和新的
政治任务以及我们组织上积累起来的新的经验,来改造我们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 因
〔 8〕
此,动态能力关注环境变化下的组织规划、资源重构与能力调整,党组织需要巨大的内部
结构性柔性和外部组织结构变革来对现有组织形式、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和重构。所以,研
究基层党的组织力提升,从发挥竞争优势的政党战略地位角度,导入动态能力概念,可以
建立一种重新理解党组织如何获得执政优势的战略范式,从而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
效性提供了可能性方案。
二、微观能动主体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中的作用
《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
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党组织在基层,最接近社会生活和基层群众,而
基层领导干部是连接国家和民众的中间渠道,因此,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的源泉在于
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它影响到党组织战略决策和组织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实,关系到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因而是党
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政治素质上看,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
“四个意识”和 “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
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尊崇党章,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是作
为党的干部的首要的政治能力。但保证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还要注重培养基层领导干部的
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这是保证党组织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基层党组织领导者
视角分析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有助于全面理解组织力的系统性和党执政优势的根源所在,
更加重视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从动态能力角度看,组织中的微观能动主体的作用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在组织力提
升中的作用。组织力包括组织力的方向和组织能量。对于党组织而言,组织力的方向是党
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党组织 “组织力输出和发生作用的方向性,其背后的深层动力即是组
织能量”。其能量大体来源于 “组织的主体性”“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和 “组织内部各种
要素的互动”,“而肯定人是组织的主体性,则是承认组织能量的根本原因。而恰恰是因
为人的主体性,导致组织必须产生相关的体制来进行管理” 。因此,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 9〕
就在于在动态中通过协调党组织中实现目标的各种力量,不断坚持党组织正确方向,从而
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在实现党组织目标中的各种能量和力量要素中,领导干部是最重要
的力量之源。领导干部正是通过微观主体的 “个人力”的发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个
人力”是党组织中个体应对组织和社会的微观和宏观环境的产物,既有因实现个体目标和
价值选择而形成的个人主动表现,有又因适应党组织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被动反应,是主
观之于客观而产生的共同体。在应对动态的环境中,领导干部微观主体的 “个人力”更
多体现在个体如何增强外部环境反应能力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其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
7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