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40
完成前面四个阶段后,党组织适应了新环境变化,党组织在领导干部主持下良性运行,发
挥组织效能,这是第五阶段。
通过以上环节,党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了具有复杂特征的某种动态平
衡:一方面是党组织内部的平衡,党组织内部的微观主体自身和个体间在相互努力、相互
协调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体上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维持了党组织相对稳定状态。另一方
面,组织在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信息索取、消化和反馈机制上实现了动态平衡。对内和对外
两种平衡的实现,党组织的社会功能才得以发挥,组织力的意义也得以凸显,不断调整决
定组织力能量的方向,使得组织力的能量全部释放在党组织目标上来。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无限性和人的认知的有限性,组织力的提升必然是一个周期接着
一个周期不断地螺旋前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党组织需要不断地进行组织结构和组
织运行机制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任何领导干部由于能力和态度差异,不
可能在动态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只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有
修正提升组织力的空间。由此可见,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在完成一个提升周期后并没有完全
结束,而是需要不断地根据环境变化进入到另一个组织力提升周期。只有不断地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调整运行,党组织才能提升领导力和凝聚
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长期执政。
四、结论、启示与意义
学术界对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研究刚刚开始,而强调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开
拓了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的研究视野,然而,目前对党组织组织力如何提升却没有清晰而
完整的分析框架,对动态能力概念的定义尚没有形成统一定论。因而,本文试图通过相关
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推导,澄清动态能力的本质,明确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阐释领导干
部微观主体在组织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并构建组织力提升框架。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结
论:第一,党组织组织力是政治组织力和管理组织力的统称。而保持政治组织力的优势依
赖于管理组织力,管理组织力的提升是增强政治组织力的有力保障。因此,从管理学角度
看,组织力可分为运行能力和动态能力两种。动态能力指党组织整合、构建、配置内外部
社会资源以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主要强调三个方面:强调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动性的感
知能力;强调党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或调整;强调与时俱进地重构
和提升党组织运行能力。第二,党组织的组织力需要凝结组织中的所有个体的 “个人
力”,凝结的过程就是组织力提升的过程。动态能力的微观主体是领导干部,他们是党的
事业的骨干,负责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对基层党组织运行具有领导
权和决策权,是组织中 “个人力”的承载者。因此,领导干部要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
性,如关注社会环境、科技发展、关注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当问题出现,就要及
时做出决策,并通过政治资源调整与执政能力提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三,党组织
组织力提升包含组织动态调整运行能力的过程和党组织已获得调整组织结构和工作方针的
结果,由于环境变动的持续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将是一个不断
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一方面,“国
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
也十分严峻”。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创造美
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为
0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