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44

二、政治目的: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问题的深刻回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顺应农村社会变化而
             实现自身转型,更充分地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但实践证明,其转型滞后于农村社会发
             展,以至于其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在组织力方面更有弱化倾向。
                  (一)利益表达与聚合能力弱化
                  政党是连接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桥梁,民众的利益诉求通过政党加以整合,然后输
             送到公共权力部门中,并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出来。所以,政党的首要功能就是利益表达功
             能。而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还是
             政治活动,满足自身利益需要都是该行为的内在动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着农民的
             利益分化与冲突,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聚合农民的利益将是党组织获得农民信任的基础和前
             提。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生产、统一分配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利益实现与党组织直接
             相关,党组织就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而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村财政空壳
             化,使党组织无力回应农民的利益诉求。而且,农村税费的取消,使党员干部原本通过征
             税与农民接触,了解农民需求,并为完成税费征缴任务而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的机会减
             少。此外,在压力型体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大量精力用在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上,而
             对农民的利益诉求回应不足,由此加剧了农民与党组织之间的离心感。
                  (二)组织领导能力弱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组织和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奋斗是其首要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
                                                                                       〔 10〕
             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负有组织农民进行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
             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领导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
             是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水平;二是一定的经费支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推
             进,大量农村人口脱离农村涌入城市,尤其是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有思想有见识的青壮
             年劳动力以及农村社会精英流失严重,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 “人才荒”,导致无能人可
             选,党组织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出现党员干部老龄化、后继乏力现象。而降低标准选拔农
             村干部也同时降低了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家
             族化、黑恶化现象,对党组织形象造成了极大破坏。自税费改革实施以来,农村基层党组
             织原本依靠向农民征税等方式从农村汲取财政资源的渠道被切断,其日常工作经费主要依
             赖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农村集体经济不景气,集体经济收入
             匮乏。没有财政来源和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没有充足的财物为农民生产生活
             提供服务,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处于 “无法作为”的尴尬境地。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农民收入多元化,土地不再是农民唯一收入来源,农民对党组织依懒性降低,这些主客
             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将农民组织起来,领导农民达成一致的集体行
             动,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显得匮乏无力。
                  (三)思想凝聚能力弱化
                  思想上的认同是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因素。“意识形态是合法性最基础的部分,
             它不仅为政治体系的存在提供合理性解释,而且能培育社会成员的认同感,并激发社会成
             员为这种 ‘合理的’社会奋斗。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支撑,那么这个
             社会便没有奋斗的方向,社会发展便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道德将会沦丧,主导意识
             形态是执政者的首要目标。”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传媒的日益发达,各种思
                                           〔 11〕
             想渗入农村,对农村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尤其是 “市场经济这一最为细密有力的现代性
                  4 ·  ·
                 4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