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39

一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包括两个过程:相对被动的经验积累过程、相对自主的认知学习
             过程。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后者更为重要。党组织内部的学习机制如 “干中学” “用中
             学”等都会促进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通过学习新知识、将其应用到组织设计
             中并将其制度化,从而能更好地提升组织力。

                 三、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模型

                  从管理的角度看,党组织组织力可以分为运行能力和动态能力两方面。运行能力对党
             组织运行机制而言,指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落实党的规章制度、在党群良性互动中
             保持政治声誉以维持党组织领导地位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整体协调和服务能力。动态能
             力则关注 “随机应变”,强调主动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创新、提升党组织运行能
             力。组织力提升体现了党组织发挥动态能力调整其运行能力的过程和党组织已提升的运行
             能力的结果。已调整的运行能力是指已经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成功调整的、适应新环境的
             运行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已调整的运行能力将会使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
             密切党群关系。党组织从运行能力到已调整的运行能力是动态能力发挥调整功能的结果。
                  组织力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用一个周期五个过程来说明 (见图 2)。初始
             阶段是党组织在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所变现出的组织运行能力,这一阶段党和政府高度
             融合,通过党建体制的构造确保党的组织统一和政令统一,也就是保持了党组织对内和对
             外的组织平衡。当外界环境 (实体的、生物质和社会的物质、要素和力量等因素)发生
             变化,需要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相应做出改变时,就进入了党组织动态能力调整运行
             能力的三个阶段,即感知社会变化阶段,根据动态变化的环境重新进行党组织目标定位和
             战略决策阶段,根据目标定位和决策规划进行组织运行机制和调整能力的阶段。党组织的
             动态能力顺利完成调整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后才进入提高运行能力阶段。只有当党组织完
             成一个周期的组织能力提升过程,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方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才能有
             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服务功能。




















                                              图 2  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框架
                  组织力的提升与领导干部的微观主体工作密不可分。相应地,领导干部的工作提升也
             由一个周期五个阶段组成 (如上图 2 所示):在没有发生外在变化的时期,领导干部的主
             要工作是领导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正常运行阶段;领导干部在开展正常
             工作过程中同时保持对外在环境的敏感性,密切关注社会变化,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以咨
             决策,这是第二阶段的洞察变化阶段;当领导干部已确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即将发生变
             化,则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规划决策,这是第三阶段机制创新阶段;
             领导干部将做出的战略规划付诸行动和实施,并对过程进行贯彻落实,这是第四阶段;当
                                                                                                       9 ·  ·
                                                                                                      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