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27

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可能已经包含了民主人士对联邦
             制的某种理解与期待。
                                    〔 16〕
                  尽管都是在谈论作为现代政治关键词的 “民主”,但毛泽东似乎倾向于 “大民主”,
             这种民主与黄炎培所谓的 “个人功业欲”相呼应,而不是相反对;黄炎培这样的民主人
             士似乎倾向于规范化的分权与民主。
                  5. 小结:“大民主”的宪政观
                  总体而言,毛泽东的 “联合政府论”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提出,在整体上表
             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战后建国的基本方略。毛泽东在这一理论上呈现出前后思考的连贯
             性,将新民主主义论和新民主主义宪政论贯穿于联合政府论的思考之中。同时,联合政府
             论还可视作是对蒋介石的 《中国之命运》 的正式回应,从而构成了两党在政治思想与方
                                                        〔 17〕
             案上的竞争格局。联合政府论确实反映了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问题上严肃的理论思考,该
             论尝试性地提出了以 “民主”为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展开和平建国的宪法路径。
                  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宪政论和联合政府论构成了毛泽东的民主宪法三论,是新
             中国宪法的民主思想胎动,是一种 “大民主”的宪政观。毛泽东主要是从政治家和政党
             领袖的角度提出了对宪政民主的理论理解与制度构想,其思想要点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整体
             上的法制格局。当然,随着新中国法治现代性的展开,仅仅依靠 “民主”因素显然无法
             支撑法治之高级形态 “宪政”的实现。对民主独特的功能期待和非程序化的理解,很好
             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政治话语权的斗争以及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动员和国家建
             设,但却无法成功地转向一种融合普通法制的常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共同纲领及其发展:革命法制的具体化
                  毛泽东宪制思想及中国人民 1949 年制宪的具体制度成果就是 《共同纲领》,这是新中
             国第一部人民主权的宪法,尽管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当我们检视 《共同纲领》的政制设计,不难发现其完全不同于中国以往所有的政制
             构想。它既不同于国民党的五权宪法法统,也不同于晚清以来的立宪理想。它的确是全新
             的和开创性的,只属于它自己。虽然是新开端,但是也是一个总结,是中共建国构想的阶
             段性落实。如果我们从中共的发展历程来看,《共同纲领》是中共政治纲领的正当化和法
             律化,我们只有在中共本身的政治立场和纲领的脉络里才能理解这一全新的政制建设。简
             言之,如果把 《共同纲领》看作中共建国的初步完成,那么,中共对这个新建之国的规
             划则早已成熟,此即中共领袖毛泽东提出并不断加以系统化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略,即上
             述所谓的 “民主宪法”三论。
                  《共同纲领》的核心政制设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整地体现了与其革命意识形态
             一致的政治集权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般被概括为议行合一制,而议行合一制度理论
             上渊源于马克思在 《法兰西内战》中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共同纲领》并未作出明确界定,事实上存在集权于中央的考
             虑。其第十六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
             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
                  对于 《共同纲领》中的集权设计,从西方典型的宪政体制来评断,无疑难以理解。
             因为它的基调不是分权制衡,而是集权。但是从 《共同纲领》本身的革命逻辑来看完全
             则是合乎情理的。这就是其革命的、阶级的政治革命逻辑。它的正当性源自于革命,而且
             是阶级革命。从这一革命政治逻辑出发,进而设计出这一革命所必然要求的集权政治模
             式,自此成为人民共和国的法统开端,为此后人民共和国的政制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总之,《共同纲领》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正式的人民主权宪制秩序,但这个人民主权
                                                                                                       7 ·  ·
                                                                                                      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