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26

治欺骗;而 “政体”解决的是 “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即 “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
             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毛泽东将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确立为 “各革
             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 “第三种形式的共和国”的理论,并确
             定了民主集中制的政体形式。
                  2. 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毛泽东民主宪法思想专论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之后不久,毛泽东应邀在延安宪政促进会上发表关于 “新民主
             主义宪政”的专题演讲,这是毛泽东民主宪法思想的 “专论”,对民主宪政的若干重要问
             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积极回应。专题演讲的基本背景是国民党当局展开宪政宣传,共产党内
             部分同志以及一些党外民主人士对此抱有幻想。毛泽东的演讲就是要在理论上解决 “新民
             主主义的宪政”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凸显的依然是宪政的 “民主”面向。
                  毛泽东正面答道:“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但是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
             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 14〕
                  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宪政公式,即 “宪政 =民主政治”。毛泽东的宪政公式反映
             的是对宪政的一种政治性与功能性的理解,即宪政是民主的制度化,是民主力量与民主运
             动的意志表达及其实现。当然,毛泽东对宪政是一种实质主义的理解,即宪政是否实现了
             每个人的实质上的自由平等。他关心的是民主对于宪政实现的支持性功能以及宪政中的民
             主要素的实质性实现与维护。
                  至于何谓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延续 《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理论陈述,依然
             坚持 “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当然,何为 “革命阶级”取决于共产党人所遵奉的革
             命理论,严格而言就是 “新民主主义”,涉及革命阶级的规范性划分标准与政治联合。
                  3. 联合政府论:中共七大的政治路线与建国方略
                  如果说 1940 年初毛泽东的 《新民主主义论》和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尚未针对抗战
             建国的具体形势与问题提出理论指导与回应的话,1945 年中共七大上他所做的 《论联合
             政府》的政治报告,则是面向未来提出的一种现实化的民主建国理论。三篇文章之间具有
             理论上的连贯性与政治上的一致性,显示了毛泽东民主宪法思想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在抗战即将胜利的背景下,中国人民
             在政治上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
             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
             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 15〕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 “无产阶级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
             立起来的,表明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制宪领导力量。接着,毛泽东指
             出,在新民主主义期间不存在单一阶级专政或单一政党掌握政府权力。毛泽东还预示了新
             中国政党关系的 “合作伦理”。此外,毛泽东还就人民的自由、统一、土地问题、工业问
             题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相对全面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或立宪提议。
                  4. 历史周期率与民主: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话
                  就在毛泽东做完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之后不久,著名民主人士、国民
             参政员黄炎培先生受邀访问延安。黄炎培此次访问延安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展开了一
             场新生的共产党人与国统区民主人士之间的一场影响深远的 “政治对话”,即著名的关于
             “历史周期率”的对话。
                  黄炎培提出的是一个经验性的中国政治难题,毛泽东的回答主要是战略性的,即 “人
             民监督论”和 “人人负责论”,制度上如何具体落实,尚未可知。黄炎培的回答似乎在战
             术的层面有所推进,涉及了民主决策和地方分权自治的问题,其中 “只有把每个地方的
                  6 ·  ·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