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12
下推进民主。这样,党内民主的内涵拓展了,发展党内民主不仅仅成了改善党内政治生态
和党内关系的需要,也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切入点。这本质上是一个如何既遵循
民主政治的规律、又体现中国特色的问题。
与思想认识深化、观念更新相应,在实践上,党内民主在党内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上
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推进。例如,在授权民主方面,中央对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选
举中的民主和发挥党代表大会的作用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决策民主方面,重视发挥
各级党委全体会议的作用,推行全委会票决制。在监督方面,针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
部这些重点对象,出台了若干规定和条例,要求各级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向同级党委全委会
述职和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的监督。同时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
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等制度。
当然,这一时期的党内民主总体上处在探索过程中,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
起来,主要问题有:
(一)仍以 “外围战”“运动战”为主,“攻坚战”尚未开始。表现在,我们对一些
与传统的原则和做法没有直接冲突的问题探索较多,如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改主要领导
个人说了算为全委会票决制,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巡视制度等。而对于一些容易
和传统观念发生矛盾、但又是改革不得不面对的深层次问题,则往往避重就轻,甚至绕着
走。如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应该哪个权力更大的问题,“党管干部”该不该以剥夺
党员、群众、代表的选择权为前提等。有的不敢去触及,有的浅尝辄止,稍有触及便马上
叫停或退回。
(二)总体思路仍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越向前发展,越需要对改革有整体的构想。
缺乏总体设计,不但使得同一层次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连接,而且在上下之间缺乏配合、
配套,反而相互掣肘,形成了许多瓶颈,使改革难以推进。甚至一些地方已有的探索,也
由于无法突破旧的体制而停止下来,成果难以保留,有的干脆退回到改革前的状态。一些
实行乡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地方,都遇到了这种情况。
(三)党内民主的发展不均衡。如果参照一般民主,把党内民主相应地划分为授权民
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民主监督等若干环节,可以发现,在后几个环节,党内民主展
开得要多一些,而在作为民主逻辑起点的授权民主方面,则相对滞后。这种情况,往往使
后面环节的改革也难以取得成果,即使取得成果,也难以定型,出现 “天花板效应”。
(四)既得利益越来越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民主的本质是多元主体之间的
权力再分配。不科学的体制和机制造成的不只是运转不畅,而且往往因为权力配置不均
衡,形成了一些部门、群体的既得利益。推动党内民主,本质上是这些既得利益逐渐消失
或被限制的过程,遇到阻抗很自然。在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发展党内民
主意味着地方和基层在得到权力的同时也承揽了更多的责任,这种改革往往比较顺利;如
果更多意味着部门失去原来的权力,或者是原来的权力被限制和削弱,那么,这种改革往
往会遇到各种阻碍。只有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党内民主才能向纵深发展。毋庸讳言,在
这方面,我们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四、基层党建
党内民主的探索,大量是在地方和基层。因此,党内民主同时也是基层党的建设的主
要内容和重点。然而,基层党建却不仅仅包括党内民主。在党全面领导国家和社会建设的
条件下,基层党建所承载的内容还要广泛而深刻得多。
政党是居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政治组织,担负着把国家和社会联系起来的功能。一方
2 · ·
1